第355章:坦克——该慢则慢(3/5)
建一塌糊涂。
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完全跟热带雨林没啥区别,而爪哇岛稍好,毕竟殖民地首府巴达维亚在这。
但也只是好一点罢了,这里的桥梁和道路仍旧拉胯,只有少数梁式桥和刚构桥的通行重量能够达到几十吨,勉强够装甲单位通过。
浮渡、架桥乃至于潜渡都是要考虑到的。
而且,东南亚和南亚的气候也是大麻烦,装甲单位趴窝一半都是正常的。
在大部分情况下,国防军的坦克都要考虑比较极端的通过性和机械可靠性。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国防军其实也没必要太顾虑这个,因为对南洋地区的进攻基本交由轻型坦克和步兵部队就行了,偶尔遇到坚固工事,只需呼叫空中打击,基本也能解决问题。
如果以这个思想出发,进行取舍,国防军的中型坦克真正应该考虑的战场反而是北方和太平洋岛屿。
北方战场没什么好说的,环境比较恶劣的大陆战场而已,正常的坦克发展思路即可。
而对于后者来说,坦克就不再是一种常规兵器了,它们的部署难度不是一般情况可以比拟的,那些地方的运力都十分有限,因此在发展上就必然走向“质量为王”,同等运力条件下,自然是单车战力越强越好,能展开的单位就那几个,自然就要花尽一切心思的加强这些单位。
但太平洋岛屿的环境又对坦克的重量有所要求,超过30吨的坦克运输和部署起来肯定是很麻烦的。
这就意味着国防军需要一种20到30吨重,装备75mm及以上口径炮,能够兼顾对坦克和士木工事的打击,同时拥有较好的防御,能够抵御一般性反装甲器械打击,且拥有较好的机械可靠性和通过性的坦克。
一层层debuff叠起来,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对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有先见之明的确可以少走弯路,但不意味着可以跳跃式前进。该走的路依然得走,只是免去了很多的试错成本。
坦克这一机械设备的集合体非常依赖系统工程,或者说整合能力。
如果整合不佳,那么可能空有良好的设备技术,拼凑在一起却得到了一堆工业废品。
而整合能力又取决于经验、需求、设计师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