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355章:坦克——该慢则慢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355章:坦克——该慢则慢(2/5)

式38倍径47mm战车炮,风帽被帽穿甲弹500米距离可穿透42毫米。

性能谈不上有多优秀,但对于本国来说足够用了,下一步直接到75+的口径,47mm只能算是一个过渡。

除了火炮本身,与其息息相关的还有炮塔座圈直径,炮塔座圈直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型坦克的升级潜力,以后如果要换装威力更为强大的坦克炮,炮塔自然要更大些。

假如炮塔座圈不够大,那就难以适配新炮塔,就又得对车体的生产线加以调改。

德国人将iv号坦克最早的a型的十五吨改改改,最强大的h型都高达二十五吨了,可惜受限于炮塔座圈和底盘悬挂极限,最终无法再进一步升级了。

一型车的炮塔座圈直径为1593毫米,二型车炮塔座圈直径为1610毫米,相差不大,整体偏小,只能算是够用。

再加上目前的坦克底盘,未来改进潜力有限,这型坦克估计与iv号坦克的未来差不多。

最初的四号坦克a、b型只有16-18吨、装甲15-20㎜,之后的d、e、f型不断的加厚装甲,换装长管坦克炮,重量增加到22吨,等到巅峰的h型,重量已达25吨。

因为最初设计时压根没想过会这样发展下去,所以四号坦克的底盘已经被德国人挖掘到了极限,不堪重负,再无力承载越来越重的改进了。

不过,鉴于亚洲和太平洋的作战环境,倒也无需太担忧,坦克战的激烈程度固然会随着参战双方的工业能力提升而有所上升,但并不如苏德之间那么夸张,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设计一型新的坦克或许是更好的选项。

除了火炮、装甲,各方关注的基本也就剩下通过性和机械可靠性了。

这点在亚洲地区格外重要,各个地区的交通条件水平参差不一,有好有坏,一种坦克能在德、法这种西欧老牌工业国的国士上来去自如,说不定就会在东欧的泥泞中艰难挣扎。

而亚洲的情况显然是比东欧更糟糕的,国防军所假想的预设作战地域都是不折不扣的烂地,西北是荒漠戈壁,南洋则是丛林岛屿,更外围的作战环境,澳洲倒还好一点,但印度也是烂的一批。

尤其是荷兰人,他们对自己的殖民地建设一点也不关心,也么有什么规划,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家祖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