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增兵疑云(二)(1/3)
在南唐军事方面,徐铉、潘慎修基本属于“局外人”,他们的军事素养,做参谋都不合格。
李煜将他们作为“计划的一部分”,自然是有长远考虑的,眼下,两人的疑惑不仅没有解开,反而因为陈乔、刘政咨莫名其妙的笑容,变得更加浓重了。
好奇心上来了。
徐铉问道:“陛下,何故发笑,莫非增兵之事,也是假的?”
李煜摇头,说道:“徐卿,潘卿,你们是朕的心腹,因此不会隐瞒,增兵之事、确实属实,只不过不是单纯的增兵。”
潘慎修动了动嘴唇,还是没说话,他是那种只喜欢按照命令执行任务的人,其他的,一概无所谓。
徐铉忧虑,问道:“陛下,连番征战,民力恐怕无法支持。”
“不错,以当前大唐的势力,能够养二十万军队,已经是不堪重负了。”
李煜表情逐渐严肃,缓缓地,将全班计划托出——
南唐对外自称“大唐”,但国力也好、地盘也好、物产也好,总量是无法与李世民建立的“盛唐”相比的,偏安江南一隅之地,受到的掣肘太多了。
最大的掣肘,在于人,精准一点说是“人的生理综合素质”,包括身高、体能、力量等方面,南方人整体上是要弱于北方人的。
没有小瞧南方人的意思,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地理、饮食、气候、基因等多方面的因素。
单单就身高来说,东北姑娘给人的印象就是大体格子,而江南姑娘给人的印象就是“小土豆”。
故而,在双方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单兵素质的差距会明显放大,尤其是骑兵作战时,北方士兵带来的伤害,远超过南方士兵,更不要提游牧民族,契丹士兵往往可以以一敌二、敌五,甚至以一敌十!
李煜想要打造一支类似后周郭荣中央禁军的军队,就只能优中选优,同时,将现有军队中的老弱病残都淘汰掉。
一言以蔽之,增兵的同时,也要裁军!
洪州大营、润州大营、池州大营、江宁大营四处,经过前期调整,总兵力在十五万左右,李煜计划至少裁军五万,仅保留十万精锐。
另外,武平节度使(长沙)、百胜节度使(雄州)、武昌节度使(武昌)、安化节度使(波阳)、镇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