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增兵疑云(二)(2/3)
度使(高安)、昭武节度使(抚州)、永安节度使(建州)、宁国节度使(宣州)、镇海节度使(润州)、平海节度使(泉州)等,手中兵力8000-不等。本着“多退少补”的原则,保证每个节度使手下军队,均衡在6000人左右,这样下来,南唐节度使军力总规模为六万。
最后,南唐“场”(如龙南场、上杭场)的军事功能全部撤销,彻底改为屯田部队,“场”的实际性质,也从半耕半战的状态,转变为后勤属性的“生产建设兵团”。
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了,军队裁掉的人员,不是不管不顾、任其回家了,而是转移阵地。
有了“浮云县”这样的开荒种田成功案例,李煜不仅要在南唐各地推动垦荒、建路、修缮驿站等,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种人口迁徙的方法,维护已经打下来地盘的稳定性!
马楚的地盘(湖南)之所以叛变,就是因为李璟没有关注后续治理,如果,将几万南唐军队迁移到湖南境内呢?
常德、衡阳、滨州、永州、怀化(不写古名啦)等地,因为常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荒田一片连着一片,只要开垦出来,推广高产稻米(占城稻),就能重现“湖广熟、天下足”的景象。
整体上,南唐兵力在“一增一减”之间,不仅可以实现兵源素质的飞跃,人口迁徙,还能同时解决掉许多社会治理问题。
一个士兵迁移,背后是整个家庭的迁移,完整生产关系的迁移。
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如明朝的“洪武大移民”,清朝实施过“湖广填四川”,相对来说,李煜采取的是更加温和的手段。
老弱病残的士兵,他们在军队当中起不了太大作用,一上战场,就是炮灰,白白丢了性命。
但是去种地,还能“挣军功、减税赋”,不仅可以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也为日后“大决战”奠定了基础。
李煜的一番解释,终于让徐铉、潘慎修搞懂了,不由感叹,还可以这么玩儿!
“徐卿、潘卿,二位虽然领兵打仗不行,可此番增兵的过程中,还需要你们尽心竭力。”
李煜一番话,让徐铉、潘慎修非常感动,皇帝拜托臣子去做事,说明了很高的信任。
潘慎修说道:“陛下,需要臣做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