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379章 【人物篇】山本五十六15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79章 【人物篇】山本五十六15(1/7)

【人物篇】山本五十六15:铁底湾—日本海军填不满的深坑!

1942年10月26日,美日海军在瓜岛东南的圣克鲁斯群岛爆发航母大战。manlime此役过后,联合舰队的重型航母仅剩下“瑞鹤”号一艘可以投入作战,已经完全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

海军飞行员损失惨重,为了弥补不足,海军只能放宽训练标准,减少每名受训人员上前线服役之前的飞行小时数。战场上的日本飞行员中新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他们甚至没有接受过实弹射击训练。余下的老飞行员基本没有解脱的希望,注定要一直作战到死。

失去航母的支援,日军在瓜岛只能依赖陆基航空兵力量。这些飞机需要从1000公里之外的拉包尔起飞,每次飞行对飞机和飞行员都是极限考验。新手执行这样的任务简直是噩梦,他们很容易迷航,队形也更容易分散,抵达战场后也就非常容易被击落。

日军很晚才决定在拉包尔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之间新建或扩建机场。但这些机场中没有一个能够承担主要航空基地的重任,大多只能作为临时的跑道,供那些摇晃着返回拉包尔的飞机紧急降落。日军工程营的装备不够,而且成员大多是从朝鲜、冲绳和湾湾征召的劳役,缺乏相应的技术。一名日军飞行员还回忆说:“在极端情况下,飞行员接到的命令是在日军占领的岛屿附近的海上迫降。不幸的是,没人敢保证你能从迫降地点返回基地。”

负责“鼠式运输”的田中赖三逐渐成了瓜岛战役的主角。他指挥的驱逐舰每晚利用夜色掩护悄悄靠近瓜岛,把陆军士兵和给养送到岛上,然后赶紧趁着夜色返回己方航空兵有效作战半径内。

美国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欧洲优先”原则贯穿1942年全年,即使是在太平洋战场,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战区也被华盛顿像亲儿子一样对待。可实际情况是,直到1942年11月盟军在西北非实施火炬行动之前,美国军队进行的最大规模战斗就发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

海军陆战队第1师官兵的情绪非常大,他们最初被赋予的任务是抢滩登陆,然后就可以把这个岛屿交给陆军部队。可自8月初以来,他们就被钉在了这里。

亨德森机场的航空兵也在抱怨。考虑到亨德森机场跑道凹凸不平的恶劣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