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347章 【人物篇】罗斯福12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47章 【人物篇】罗斯福12(1/11)

【人物篇】罗斯福12:他和他的幕僚如何看待斯大林?

1942年1月6日,罗斯福在发表第10次国情咨文时曾宣布了美国当年的军工生产目标。xinxiangme这个目标包括6万架飞机、45万辆坦克和600万吨舰船。军方负责采购工作的卢修斯·克莱将军担心这个计划目标太高,会影响美国的整体经济运行。

实际上克莱的担心过于谨慎了,1941年~1945年期间,美国一共生产了30万架飞机(1944年全年生产了96318架)、884万辆坦克、240万辆卡车、635万辆吉普车、5800艘舰船和400亿发子弹。这些成就归功于美国当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也归功于战争部副部长罗伯特·帕特森、后勤部长布里恩·萨默维尔和卢修斯·克莱在幕后强有力的领导。

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举行多边会议时,斯大林曾公开对美国在战争期间为盟友提供巨量的物资援助表示了感谢和钦佩。

1943年1月,罗斯福乘坐飞机前往摩洛哥,参加卡萨布兰卡会议。他不喜欢坐飞机,除了1932年11月得知自己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后,乘坐飞机飞往芝加哥发表演讲之外,他在担任总统期间从未再乘坐过飞机。

1月24日,在卡萨布兰卡会议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首次向公众宣布,同盟国将把德、意、日的战争进行到这三国“无条件投降为止”。在会议期间,丘吉尔希望不要把意大利列入“无条件投降”的名单中,因为从战后格局方面考虑,英国方面希望意大利在地中海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罗斯福坚持对三国一视同仁,只是私下对丘吉尔说“我们的确应该善待意大利人”。在战争爆发初期和胶着期,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多数问题上都能达成一致,作为英美两国的统帅,他们还建立了亲密的私人关系。但是自从英美开始考虑战后事务时,双方的分歧开始越来越多。

罗斯福并非不食人间烟火,1月底在结束北非之行后,他乘坐飞机返回国内。当时条件还很有限,罗斯福为了减少公海上的飞行距离,需要先飞到西非的冈比亚,然后飞到利比里亚,再跨过南大西洋飞到巴西,最后再飞到迈阿密,从那里乘坐火车最终回到华盛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