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346章 【人物篇】罗斯福11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46章 【人物篇】罗斯福11(1/9)

【人物篇】罗斯福11:与各国统帅相比,他有何不同?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和罗斯福通电话时说的那样“事情反倒简单了”。yiqingme国内孤立主义者一下子没有了话语权,包括总统罗斯福在内的所有美国人都想要收拾“那帮小个子婊子”。

战争部部长史汀生在事件发生当天写道:“当日本袭击我们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松了一口气。因为我们不会再犹豫不决了,突然袭来的危机也会使我们的人民团结起来。”

在战争开始阶段,传来的都是坏消息。12月10日,日本在马来西亚击沉了英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在8月份丘吉尔就是乘坐这艘战舰前往加拿大阿夏湾与罗斯福会面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在之后的几周内,香港、关岛、威客岛、吉尔伯特群岛等全部落入日本之手。在菲律宾,几个月前被罗斯福启用的麦克阿瑟及所属的部队退往巴丹半岛。在缅甸,日军势如破竹。在马来西亚,英军和英印军往往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被击败。12月15日,新加坡失守,85万人投降。

罗斯福还在犹豫是否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时,12月11日德国对美国宣战,紧接着意大利也对美国宣战。德军此时正在从莫斯科城下溃败,希特勒想用珍珠港事件给将军们打气:“现在我们不会输掉战争了,我们的联盟非常强大,三千年都不会瓦解。”

在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的这一天,罗斯福致信国会两院,要求国会承认美国和德国、意大利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众议院当即表示同意,很快参议院也同意了,而且都是一致通过。

丘吉尔提出要和罗斯福安排第二次会面,他最担心的是美国因珍珠港事件,放弃此前的“先欧后亚”原则,进而将主要作战力量和物资运往太平洋。如果那样英国和大西洋的局势将受到严重影响。

罗斯福起初并不想和丘吉尔太早会面,他打算花些时间安排珍珠港事件后续工作。在12月12日给丘吉尔的答复是:“我想晚些时候再见,希望在我们的早期动员结束,太平洋局势更加明朗之后再见。我认为过几周再详细讨论更有作用。”当天晚上,他又直接给丘吉尔打电话,表达了海上长途旅行安全的担忧。特别是返程的安全,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