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226章 【人物篇】希特勒11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26章 【人物篇】希特勒11(1/9)

【人物篇】希特勒11:打开黑漆的房门

1940年11月12日,苏联外交委员莫洛托夫应约到访柏林。fengxuanme在里宾特洛甫主持的第一次会议上,东道主竭力营造轻松的氛围,让莫洛托夫等人不必拘礼。也许是习惯了严肃的气氛,也许是莫洛托夫在过去几年签署过太多极刑命令(苏联“大清洗”时期,莫洛托夫一共签署了373份,比斯大林还多11份),他许久才从温文儒雅的外表中挤露出了一丝笑容。

里宾特洛甫声称,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刚刚签署的条约绝非针对苏联,事实上日本已经转身南下,为了夺取和巩固东南亚的土地,他们会花费好几个世纪的时间。德国也正计划向南扩展,目标是中非和德国以前的殖民地。他建议苏联也应该南进,比如波斯湾和印度,这些地方德国没有兴趣。他提醒苏联人,他们可以在那里得到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莫洛托夫一直在静静地听,几乎没有说话。他此次肩负着重要使命,德国人到底是敌是友,或者准确地说,和德国的和平还能维持多久?

8月12日下午,希特勒和莫洛托夫举行会谈。苏联人继续耐心地倾听着过去的陈词滥调,当希特勒终于讲完后,莫洛托夫直截了当地对希特勒说,元首的说法太一般化了,一点都不具体。他接着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1939年的苏德协定是否仍然适用于芬兰?欧洲和亚洲的新秩序是什么样子?苏联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可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地位又如何?在保护苏联在巴尔干半岛和黑海的利益方面,现在的情况如何?”

希特勒没有因为莫洛托夫的直率而恼怒,他有些被动地一一作答,然后强调如果没有俄国的合作,任何问题都不能解决,在欧洲如此,在远东也是如此。

莫洛托夫随后的语气略有缓和但依然咄咄逼人。他说:“如果你们待俄国为平等的伙伴,而不是当作笨蛋对待。我们在原则上可以加入三国条约。但是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这个条约的目标。你们必须把大亚细亚地区(指亚洲)的疆界划在哪里准确无误地告诉我。”

希特勒一下子被问得哑口无言,里宾特洛甫所谓的南进只是空洞的构想,根本没有具体内容。希特勒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于是他以躲避空袭为由,宣布会议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