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192章 【中国战场】常德会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92章 【中国战场】常德会战(1/9)

【中国战场】常德会战:余程万丢了老蒋的面子

1943年5月底,鄂西会战结束,日寇第11军各部返回战前出发地。xinlanme此时二战的整体格局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有利于盟军一方,包括日本的轴心国一方越来越显现出颓败的迹象。

在欧洲战场,苏德双方于1943年7月初在库尔斯克展开激战,德军投入90万人,苏军投入190万人。德军不仅没能夺取库尔斯克突出部,进而向苏军纵深挺进,而且还在苏军随后的反击中一路败退。直到战败投降。德军除了在1944年初发动日托米尔反击和1945年春发动巴拉顿湖反击两次进攻战役以外,在东线一直处于被动防御中。

美英盟军于1942年底在北非登陆后,于1943年5月肃清了北非的德意联军。1943年7月,盟军从意大利西西里登陆。不久,意大利国王下令将墨索里尼逮捕。尽管希特勒命令纳粹传奇人物斯科尔兹内将墨索里尼解救出来,但意大利已经决心退出战争。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向盟军投降。

在太平洋战场,自美、日双方在1943年年初结束了漫长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后,日寇陆军,特别是海军和航空兵都损失了大量精华,从此在太平洋上失去了主动权。此后美军开始转入反攻,在新几内亚、阿留申群岛,失去海军支援的守岛部队就像是一只只僵死的臭虫,虽然依旧顽强,但已经提前确定了自己的命运。

在鄂西会战之后的几个月,日寇大本营明确指示中国派遣军“从战争全局要求出发,不允许进行任何进攻作战”。所以作为中国派遣军唯一的机动兵团,第11军一直没有发动新的攻势。国民政府也出于“养精蓄锐”的目的,没有主动向日寇进攻,双方以一种畸形的“默契”,维持了“和平”对峙。

1943年10月,驻扎在缅甸北部的中国驻印军发起反攻作战。同时,在盟国(美英两国)的一再催促和要挟下(罗斯福曾以中断物资援助相要挟),中国远征军也开始筹备在滇西发动反攻。为此国民政府从第6和第9战区抽调出7个军进入滇西地区,准备第二次入缅作战。

1943年8月,日寇大本营制订《1943年秋季以后中国派遣军作战指导大纲》。针对“当前战争全局形势,特别是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