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180章 【中国战场】南昌会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80章 【中国战场】南昌会战(1/8)

【中国战场】南昌会战:新作战模式的成型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开始至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全面抗战已经持续15个月。jinglime日寇陆军的34个师团几乎全部投入到中国战场,兵力近百万。在这段时间,日寇侵占中国国土100多万平方公里,自身伤亡约45万人。同时,国内资源陷入枯竭,国库黄金储备从战前的388吨锐减至25吨。

日寇大本营在发起武汉会战前,计划通过夺取华中乃至全国的中枢武汉,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从而结束在中国的战事。但事与愿违,国民政府虽然丢掉了武汉,却没有和日寇媾和的打算。

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寇大本营不得不调整战略,于1938年12月6日制定《1938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方策》。明确:“放弃速战速决战略,准备长期战争;军事行动要服务于政略和谋略;减少战争规模和强度;军事打击的重心转向巩固已占领地区。”

不久之后,日寇调整在华兵力部署。成立“中国派遣军”,下辖华北方面军、第11、第13和第21军(集团军级)。其中,第21军共4个师团2个独立旅团,以广州为核心,负责切断华南沿海补给线;第13军共4个师团4个独立旅团,以合肥、芜湖、杭州为核心,负责维持华东地区治安、确保主要交通线;华北方面军共9个师团、12个独立旅团、1个骑兵旅团,负责确保华北地区治安和主要交通线;第11军共7个师团2个独立旅团,以武汉为核心,负责对国民政府军队主力实施攻势和防御作战。

经过此次调整,日寇在华部队只剩下第11军担负战略进攻任务,其余各部队均以维持现有占领区为作战目的。由于第11军兵力有限,日寇在此后的作战规模只有局部战略级别。正面战场的主要作战也大部分由第11军负责实施。而该军在实施进攻的同时,还要承担华中地区的防务,所以每次战役能够抽调出的机动部队大体为4~5个师团,兵力始终保持在10万人左右。

调整后,第11军司令仍然是冈村宁次,所属部队包括:第3、第6、第9、第13、第16、第101和第106师团和几个独立混成旅团。该军的编成并非一成不变,后期经过几次调整,但总兵力基本保持在20万人以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