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150章 【苏德战场】柏林战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50章 【苏德战场】柏林战役(1/11)

【苏德战场】柏林战役:希特勒的覆没

1945年2月,苏军经过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后,将战线推进至德波边境奥得河一线,这里距离德国首都柏林仅有60多公里。zuixiangme此时,德军在柏林地区的兵力主要包括维斯瓦集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部队,总兵力近100万人。苏军经过前一阶段的作战,部队已经非常疲劳,而且遭受很大的损失,急需休整和补充。不仅如此,跨过苏联国境后,苏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空军因为缺少油料,一度丧失前线制空权。为此,苏军统帅部决定在奥得河一线的部队转入防御,以充分准备夺取柏林的战役。

在西线,盟军于1945年2月发起莱茵河战役,美军第6集团军群、第12集团军群和英军第21集团军群先后渡过莱茵河,挺进到德国腹地。此时盟军高层内部爆发了一场争论,导致美英之间早已经存在的矛盾公开化。双方矛盾由来已久,早在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实施之前,双方因谁来担任盟军统帅就已经产生分歧,而矛盾的深层原因是英国希望继续维护自己世界领袖的地位,在战场上时刻为英军争取优先权,而把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军队视为从属。

到1944年底,西线盟军一共有7个集团军,编成3个集团军群,其中包括4个美国集团军、1个法国集团军、1个英国集团军和属于英联邦的加拿大集团军,后勤保障物资主要由美国方面供应。所以不论从国家实力还是战场投入,美军在西线盟军中已经大大超过了英国,美籍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此前出于盟军内部的团结,不得不对前线以蒙哥马利为首的英军将领妥协,但他的举动仅仅是缓和了双方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说他没有能力解决这个矛盾,结果是英、美两国的将领均对其非常不满。

莱茵河战役后,艾森豪威尔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盟军放弃夺取柏林的计划。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盟军在莱茵河一线距离柏林尚有400公里,而东线的苏军距离柏林只有60多公里,双方的进展并不一致。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盟军夺取柏林,预计将付出阵亡10万人,伤亡总计50万人的代价,而夺取德国首都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

1945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将下一步作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