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134章 【苏德战场】桑多梅日战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34章 【苏德战场】桑多梅日战役(1/8)

【苏德战场】十次打击之六桑多梅日战役:新式武器的比拼

1944年苏军十次打击的第六次打击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篇讲述的利沃夫战役,本篇介绍战役第二阶段桑多梅日战役。zimengme

通过利沃夫战役可以看出,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进一步下降。战役发起之初,德军兵力70万人,苏军兵力110万人;德军坦克近千辆,并又陆续得到了几个装甲师的增援,苏军坦克2500多辆;德军作战飞机数量不多,苏军几乎在战役全程掌握制空权。相比于兵力和兵器的劣势,德军的士气对战局的影响更大,在局部作战中,导致了德军失利。

以一年前的库尔斯克会战相比,德军当时的兵力和兵器同样处于劣势,可即便在库尔斯克地区遭遇挫折后,南方集团军群仍然在随后的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防御作战期间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素养,并在战役后期从容后撤。而一年后的利沃夫战役,哈尔佩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在十多天里就被全线突破,第13军所属的6个师被苏军合围歼灭。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第3装甲军在解救第13军的过程中,因为丧失反击的突然性,就取消了营救第13军的作战行动,说明德军的前线指挥官已经不具备战场上必要的勇气,变得畏首畏尾。要知道仅是在不到半年前,在第聂伯河右岸的科涅夫突出部,当施特默尔曼集群被围在切尔卡瑟口袋时,第3装甲军和第47装甲军分南北两路解救被围德军,他们是在损失殆尽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放弃救援行动。而在利沃夫战役时的第3装甲军在尚有一定战斗力的情况下,因为担心苏军反扑,就草率了撤出了所谓的“危险地区”。

苏军方面,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在此次战役的表现也前重后轻。制定作战计划期间,他提出方面军从2个地段实施主要突击,使苏军能够充分发挥己方的兵力优势,迫使德军分散使用自己的预备队。在形成科尔托夫走廊后,他果断命令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投入战场,最终将德军第13军6个师、5万余人合围,一举奠定了战役的胜利。

但此后科涅夫的指挥也出现了问题。他首先没有协调好两路坦克突击集群的进攻,北路苏军一味西进渡过桑河,南路坦克突击集群为了围歼第13军延误了几天时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