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109章 【苏德战场】斯摩棱斯克会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09章 【苏德战场】斯摩棱斯克会战(1/7)

【苏德战场】斯摩棱斯克会战:走向没落的中央集团军群

德军在1941年全面进攻苏联时,战线的北段、中段和南段齐头并进,在战争的前半年就夺取了大部分苏联在欧洲部分的领土。yuyunme进入1942年,德军将进攻重点放在了南线,德军从哈尔科夫、斯大林诺一路东进,一直打到伏尔加河畔。后又在苏军的反击下步步后撤。

相比于南线的大开大合,苏军在北段列宁格勒方向几乎陷入停顿;中段战线的中央集团军群则与苏军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勒热夫、奥廖尔一线对峙。尤其是在距离莫斯科仅200公里的勒热夫突出部,德军为了保留进攻莫斯科的前进基地,在态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始终坚守不退。双方在这里都保持了超过100万的强大的兵团,但都没有能力打破僵局。在整个1942年,中段战线的焦点都集中在勒热夫突出部。苏军先后发起多次进攻,都没有将德军从这里赶走。

在1942年冬季攻势中,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发起火星行动,再次试图清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勒热夫的突出部。在兵力和坦克略占优势的情况下,苏军因不善于运用坦克,德军则依托坚固工事和更有力的装甲部队,使苏军无功而返。

苏军的攻势并非毫无战果,1943年1月17日,加里宁方面军的第3突击集团军在加利茨基的指挥下,解放了勒热夫突出部以西的大卢基。这里是德军后方的交通枢纽,连接着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此战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态势更加凶险。鉴于勒热夫突出部作为进攻莫斯科前进基地的作用已经丧失,同时为了缩短战线、节省兵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请求放弃勒热夫突出部,希特勒也认为短期内再次进攻莫斯科并不现实,遂同意了克鲁格的意见。

1943年3月,德军第9集团军从勒热夫突出部撤退,转而部署在库尔斯克北面的奥廖尔地区。这里因为德军第2集团军已经崩溃,苏军随时可能突破德军防线。从勒热夫突出部撤出来的20多个师被投入到奥廖尔突出部,才稳定住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之间的防线。

至1943年7月爆发库尔斯克会战前,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下辖4个集团军,从北至南分别是第3装甲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