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108章 【苏德战场】米乌斯河战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08章 【苏德战场】米乌斯河战役(1/9)

【苏德战场】北顿涅茨克河一米乌斯河战役:希特勒诀别顿巴斯

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焦点在中段偏南的库尔斯克,以及南北的奥廖尔和哈尔科夫。fengxuanme经过1943年春夏季节4个月的休整,苏军在整个战线上可不止在局部具备了反攻的能力,在中段的斯摩棱斯克,更南的顿巴斯地区,苏军也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发起了攻势。

1943年2、3月间,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地区和顿巴斯地区实施反击。将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赶出了哈尔科夫,将西南方面军逐回了北顿内茨克河东岸。此后,双方一直保持着对峙状态,更南的米乌斯河,德军第6集团军和苏军南方方面军对峙。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驻守在北顿涅茨克西岸的是马肯森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集团军下辖11个师,其中包含3个装甲师。

当面苏军是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西南方面军,该方面军下辖近卫第1、近卫第3、近卫第8和第12集团军。

在北顿涅茨克河以南,苏德双方在米乌斯河直至亚速海一线对峙。德军防御这里的是由霍利德战役集群改编成的第6集团军,该集团军下辖3个军10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第16装甲师)。在战线从北至南分别是第4军(3个师)、第17军(3个师)和第29军(4个师),第16装甲师为集团军预备队,部署在防线纵深。

霍利德当面的苏军,是托尔布欣指挥的南方方面军,方面军下辖5个集团军和1个空军集团军,总兵力27万人、坦克661辆。苏军从北至南依次部署的是第51、近卫第2、第5突击、第28和第44集团军。

苏军统帅部决定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在这里发起攻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这里是曼施坦因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右翼,苏军在这个防线进攻,势必会牵制曼施坦因左翼肯百夫集群和第4装甲集团军在库尔斯克方向的进攻部署,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不能专注左翼战事,更不能从右翼抽出兵力;另一个原因是顿巴斯地区是苏联重要的资源输出地,夺回顿巴斯地区可以更好地维持苏联的战事经济。

事实证明,苏军的上述两个目的全部达成,尤其是曼施坦因在库尔斯克实施“堡垒”行动失利后,抽调了一部分装甲部队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