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78章 【苏德战场】巴巴罗萨计划之中央突破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78章 【苏德战场】巴巴罗萨计划之中央突破(1/11)

【苏德战场】巴巴罗萨计划之中央突破:八十万苏军被俘

对于苏联和德国这场战争,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清楚早晚会发生,1939年8月23日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彼此心知肚明这不是避免战争的停止键,而是一个暂停键。nianleime

1940年6月法国战败后,英国拒绝了希特勒提出的g2方案,德国随即发起“海狮”计划,对英国本土实施战略轰炸。这一连串的行动其实并不是希特勒希望的结果,在他的计划表里,英国最好是认识到德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后,能够坐下来跟自己好好谈谈,接受德国已经成为可以与他平起平坐的合作者,让他失望的是英国拒绝了。

海狮计划的实施,带有恼羞成怒的报复心态和高估自己实力的自负。在希特勒看来,即便德国海军的实力相对弱小,但凭借空军压倒性的优势,完全可以拟补海军的不足,夺取不列颠是有确定把握的。但是然后呢?英国的价值不是那片只有二十几万平方公里的不列颠群岛,而是其遍布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那里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重要的地缘位置才是大英帝国的价值所在。

而德国即便夺取了英国本土,却无力控制那些殖民地,那夺取英国只能成为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嫁衣。1940年9月日本夺取法属印度支那、意大利出兵东非和北非就是印证。也因此在德国击败法国后,希特勒仍然在法国东南部设置非沦陷区,交由法国维希政府管理,并通过维希政府间接管理这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

在东线,苏联一直是德国征服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英帝国和美国)的威胁。通过情报部门的分析,美国将于1942年参战,届时德国要同时面对英、美、苏三个强国,所以必须在1942年前击败苏联,然后再集中全力对付英美两国。

击败苏联,不仅可以保证自己在东线的安全,还能够获得乌克兰的粮食、顿巴斯的煤炭、高加索的石油和橡胶、铜、锌、钨等原料,德国可以不再为战争物资而发愁。因此,希特勒不顾将军们的反对,决定暂缓进攻英国本土,转身向东在1941年的夏天征服苏联。

12月18日希特勒正式签发关于“巴巴罗萨”方案的第21号指令,并将海狮计划转为掩护德国侵苏战争准备的佯攻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