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77章 【苏德战场】苏芬冬季战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77章 【苏德战场】苏芬冬季战役(1/9)

【苏德战场】苏芬冬季战役:孰对孰错?孰强孰弱?

1918年5月,被沙俄统治一百多年的芬兰,趁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国内局势混乱取得独立。zuihuame新政权血腥镇压了芬兰布尔什维克党成员,两国关系趋于紧张。

1920年,新生的苏联正与波兰爆发战争,芬兰和波兰政府同属于亲英阵营,苏联担心与芬兰一直没有确认的边境线问题,会导致芬兰趁机出兵,遂于1920年2月2日与芬兰签署《塔尔图条约》。在条约中,苏联被迫做出了一些让步,曾经属于苏联的部分领土被划给了芬兰。尤其是在卡累利阿地峡处,两国划定的边界距离苏联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仅有32公里,对土地痴迷的俄国人对此耿耿于怀。芬兰自然对于这个结果非常满意,殊不知《塔尔图条约》划定的边境线为两国埋下了战争的种子。

1932年,苏联与芬兰签署《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保证不侵犯现有边界,双方的关系有所改善。1935年至1938年,芬兰接受英国的贷款,在卡累利阿地峡构筑“曼纳海姆”防线,并接受英国和德国的军事援助。此时再次引发苏联的不满,他们指责芬兰破坏两国之间的和平局面。

此后,北欧各国为求自保,普遍奉行中立政策,不愿意卷入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纷争,芬兰也在二战爆发前转而奉行“联络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以自保”的政策,但这并没有消除苏芬两国之间的芥蒂。

1938年4月,苏联与英法、德意之间的战前博弈还在持续,苏联对于芬兰与西方国家密切的联系,以及在芬兰在苏芬边界构筑的“曼纳海姆防线”始终保持着警觉。苏方认为这里随时可以成为英法入侵苏联的跳板,威胁自己的北部边界。遂以非正式的方式建议芬兰政府和自己签订互助条约,想借此争取主动。芬兰此时已经参加了奥斯陆中立集团,对外宣布奉行局外中立政策,如果与苏联缔结互助条约将“意味着损害芬兰的自决权”,因此拒绝了苏联的建议。

1939年3月,苏联政府再次要求租借芬兰湾内的苏尔岛(脚戈格兰岛)、拉凡岛,塞伊斯卡里岛(即塞斯卡尔岛)和季乌林岛,以建立军事基地,保障列宁格勒及苏联西北部的安全。

3月8日,芬兰政府答复苏方:“这些岛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