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32章 【北非战场】屡战屡败的意大利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2章 【北非战场】屡战屡败的意大利(1/7)

【进程篇-北非战场】屡战屡败的意大利,造就隆美尔的高光时刻

作为轴心国三个核心之一,意大利在整个二战期间的存在感都不强。nianleime与德国和日本称霸世界的梦想不同,墨索里尼自建立法西斯政权以来,他的目标一直是恢复古罗马帝国昔日的疆土。然而,被戏称为“穷人的帝国主义”的意大利,自身实力太弱,加之军队缺少德国和日本军队的尚武精神,导致意大利在二战期间的军事扩展极为艰难。

1922年10月30日,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征召墨索里尼前往罗马授权组阁,墨索里尼在途中向他的信徒们宣称:“一定要恢复意大利古代的光辉业绩。”

1932年3月,正值世界经济危机时期,意大利则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发展,这让墨索里尼有些飘飘然,在一次接受德国记者的采访中,他表示:“假若现代的罗马政府要求把古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归还意大利的话,则葡萄牙、瑞士、格拉斯哥、班诺尼亚(多瑙河上游),乃至所有的西欧、中欧、南欧,都应当再置于意大利的旗帜下。”

为了恢复古罗马帝国的霸业,墨索里尼也效仿德国提出“生存空间论”,为其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1934年12月,墨索里尼起草《解决意大利-阿比西尼亚问题的行动计划》中指出:“获得领土的计划首先要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实现,这是因为他是最后一块没有欧洲主人的土地。”

1939年3月26日,墨索里尼在纪念法西斯成立2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不管是从地理和历史上来说,还是从政治上来说,地中海都是意大利的生存空间。而我们说地中海时,当然也包括称之为亚得里亚海的那个湾。在亚德里亚湾,意大利的利益是突出的。”

1940年3月31日,墨索里尼在致意大利国王《我们为什么要参战》的备忘录中说:“意大利参战后首先要夺取的地方是科西嘉(属法国)、马耳他、比塞大(突尼斯北部港口),以及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不取得这些地方,意大利就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如果意大利要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不仅要解决陆地疆域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海上疆域的问题。”

从以上墨索里尼不同时期的表态中,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意大利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