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31章 世界大多数利益共同体走到了一起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1章 世界大多数利益共同体走到了一起(1/4)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远在欧洲另一端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如释重负。qinhanme他认为:“我们再也不孤单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蒋介石也有同样的感触。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各国开始认识到德国、日本、意大利组成的轴心国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在美国和英国看来,苏联的局势并不乐观。英国有些人认为:“俄国欧洲部分的战争将在几个月内甚至几个星期内结束。”美国也有些人认为:“苏联最多能抵御德军3个月的攻击。”尽管如此,英美决策层还是坚持决定援助苏联,他们认为:“苏联多坚持一天,英美就多一天准备时间。”

丘吉尔在苏德战争爆发当天夜里发表广播演讲:“希特勒派兵入侵俄国只不过是企图入侵不列颠群岛的前奏,毫无疑问,他希望这一行动可以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这样就可以在美国的海空军进行干涉之前击败英国……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就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我们将给苏联力所能及的、对苏联有益的一切经济和技术援助。”7月12日,苏联和英国签署《英苏关于对德国联合作战的协定》,两国在针对抵御德国问题上结盟,同时开始研究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在二战爆发初期,苏联跟随德国入侵波兰,美国因此对苏联实行“道义禁运”;1939年底的苏芬战争和1940年7月苏联侵占波罗的海三国,美国加大对苏联的制裁,将苏联在波罗的海三国3900万美元资金冻结。但是美国政府非常清楚,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苏联,如果一味地与苏联纠缠,最大的受益者会是德国。

1941年1月22日,美国宣布取消对苏联的道义禁运。

1941年3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结束了美国因《中立法案》约束而不能向交战国家出售武器的限制。1941年5月6日,罗斯福宣布法案适用中国,此后,中国开始获得美国的有偿援助。

1941年6月23日,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二天,美国副国务卿韦尔斯发表政府声明:“任何反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任何反希特勒主义的力量的团结,无论其来历如何,都会加速当今德国统治者必然败亡的进程,从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