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29章 【苏德战场】苏联遭遇最强悍的入侵者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9章 【苏德战场】苏联遭遇最强悍的入侵者(1/13)

1940年7月,希特勒下达入侵英国的第16号作战指令(“海狮计划”)。jingyame即便如此,希特勒仍然对是否登陆英国举棋不定,这是因为进攻英国有悖于他“合英侵苏”的既定方针,同时以薄弱的海军实施跨海作战要冒很大的风险。他认为:“鉴于德国不是海上大国,德军即使侥幸登陆成功,并将英国击败,结果是遍布世界的英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得不到任何好处。我们以德国人的鲜血换取的,只是对日、美有利的东西。”

1940年6月,苏军进驻波罗的海三国,同时入侵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逼近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和巴克乌油田,这对德国装甲和摩托化部队赖以生存的石油来源构成严重威胁。不仅如此,英国、美国、苏联有联合抗德的趋势,尤其让希特勒感到担忧。因此,他一面要求德军尽快做好登陆英国的准备,一面指示陆军着手研究苏联问题。

1940年7月31日,希特勒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初步决定:“1941年5月开始,以120个师的兵力、5个月的时间东征苏联。”希特勒这次的计划仍旧引起了他的将军们的担忧。9月6日,海军司令雷德尔提醒希特勒:“切记同时入侵苏英两国”;11月13日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甚至宣称:“此时同苏联开战显然是愚蠢之举。”

12月15日,希特勒在同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交谈中说:“俄国人素质低下,经过大清洗的苏军群龙无首,如同法国人一样,俄国人在武器方面不及我们……在指挥、物资和部队诸方面,我们都登上有目共睹的巅峰,而俄国人会陷入明显的低谷,俄军将一触即溃。”同时他认为:“英国在敦刻尔克撤退后,陆军已经所剩无几,几年内不会重返欧洲大陆。作为德国主要潜在敌人,美国将在太平洋受到日本的有力牵制,美国的军备要到1945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最近其间,美国仅限于以武器支持英国和苏联。”他确信德国如果入侵苏联,近期并无后顾之忧,不至于重蹈一战时期两面作战的覆辙。由此可见,希特勒的战略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非客观事实依据。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签发第21号作战命令“巴巴罗萨计划。”

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对比了苏德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