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往事」

第三十三章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二)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二)(4/5)

,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国家秩序。保甲法的目的是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其虽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受到了保守派的猛烈攻击。

保甲法实行的本意是为了防止农民起义,加强管理,顺便减少国家军费开支,为国家培养一群具有一定防御能力甚至便利国家的军事力量,但是在后期施行上,保甲法却遇到了很多难题,最后连农民都唾弃这种法令了。原因就在于国家的过度施行,保甲法加强了君主专制,给皇权一定的保障,还训练了一批军事力量,但是忽略了百姓的感受。

10保马法

又称保甲养马法。是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养马。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保马法的实施,首先减省官府的开支,此外,对保甲的武艺训练,亦发生一些作用,因为加强了保甲制度。

而在之前的朝代里,曾有民间人士尝试养马,并做出了不俗的成绩。之后王安石总结出这些思想经验,推出了“保马法”。王安石变法当中推行的“保马法”,是由官府直接将马匹分配给想要养马的人家,明天这些领养马匹的人家能够勉收一定的税负,而且对于将马匹痒好的百姓更是给予一定的奖励,王安石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官府承受的养马压力进一步分散、藏马于民间。

这样的方法是王安石对于前人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针对宋朝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原本这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一项政策,反而因为时代的限制,最终成为一项扰民的政策。这是王安石没有想到的,也是当时众多的官员所始料未及的。

四、改革教育制度

王安石等变法派还改革了科举制,整顿了各级学校,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王安石在变法在教育上的措施主要有改革科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东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