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65章 合格的宰相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65章 合格的宰相(1/3)

这时朱雄英出来说道:“皇爷爷才不老,您和皇祖母都能长命百岁,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况且洛阳和应天有水运连通,往返非常方便,您以后可以随时过来走走看看。”

看到宝贝孙子,朱元璋心中的惆怅顿时消去了许多,笑道:

“哈哈,还是英儿会说话,那皇爷爷就努力活到一百岁。”

皇帝情绪好转,群臣才敢说话,纷纷发表自己对应天的不舍。

然后就是对新都的期待,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陈景恪默默的站在后面,他对应天也有极深的感情。

毕竟从出生到现在,也在这里生活了十八个年头了,骤然离开自然有诸多不舍。

最不舍的其实还是老一辈,陈远和冯氏两口子走的时候,那才是一步三回头。

不过他们并不是跟随大部队一起走的,而是提前半个月就由福清带着去了洛阳。

其目的自然是去好好打理一下新家。

不只是他们家,大多数人家其实都是如此,先一步派人过去打理。

等他们到了,可以直接入住。

只不过人家家大业大人口多,可以派遣管家之类的过去。

陈家人丁稀少,只能福清亲自过去。

朱元璋也不是婆婆妈妈的人,感慨了一番之后,很快就收拾情绪下令开拔。

船队缓缓启程,从长江进入大运河一路向北。

而这也意味着,大明的政治中心北移,也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格局即将呈现。

等路过山东段的时候,朱元璋站在船头说道:

“京都放在洛阳,确实很有必要恢复隋唐运河,不知道白英那边计划的如何了。”

陈景恪回道:“早就计划好了,只是大明连年征战,内部又变革不断,实在不宜上马大工程了。”

朱元璋点点头:“这几年确实苦了百姓了,接下来你可有什么大计划?”

陈景恪摇头说道:“暂时没有了,我准备好好经营书院。”

开书院传授新式学问,这是早就计划好的,朱元璋也同意了的。

就连书院都有朝廷亲自筹建,和洛阳新城一起修筑的。

所以朱元璋并不奇怪,而是挥退跟在身边的人,问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