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65章 合格的宰相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65章 合格的宰相(2/3)

“你对大明接下来的政策,有何建议?”

陈景恪说道:“有,我建议接下来五年,大明以休养生息为主。”

朱元璋眉头一挑:“哦?这和你以前的激进完全不同啊。”

陈景恪解释道:“说起来也不怕您生气,以前的大明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座四处漏风的房子。”

“虽然您已经在尽力修补了,但您实在不擅长修房子。”

“表面看这座房子在您的修缮下已经稳固了,实则留下了大量的隐患。”

“在这种时候,我只能用激进手段将有隐患的地方拆除,然后重新夯实地基,并重新加固。”

这话要是别人说,朱元璋肯定会嗤之以鼻,什么玩意儿也敢说咱的政策有问题?

但陈景恪说,他却觉得理所当然。

“是啊,若非你出现,咱还不知道大明有如此多的隐患。”

“你现在建议缓一缓,可是觉得地基已经夯实?”

陈景恪点头回道:“是,也不是。如果大明的目标是汉唐,这些已经足够了。”

“要想走的更远,想实现帝国计划,还需要做的更多。”

朱元璋并不意外这个答案,而是继续问道:“那为何你要缓下来呢,需知时不我待啊。”

陈景恪回道:“张弛需有度,之前我们连年对外征战,内部又进行大变革,已经让百姓不堪重负。”

“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好好歇息一下了。”

大明连年征战,国库和民间都已经没有存粮了,再打下去就会陷入汉武帝的窘境。

内部变革虽然都比较顺利,但也带来了动荡,极大的影响了生产力。

比如强迫百姓迁徙,虽然稀释了部分地区的人口,让更多百姓分到了土地。

可那些土地不会自己长出粮食,需要人花费三五年的时间,把荒田改造成良田,然后才能生产出粮食。

说白了,大明表面看强盛无比,内里实则已经被掏空。

现在需要时间重新积蓄力量。

“而且很多新法的推进其实并不彻底,很多地方依然是新旧法并行……”

“大明也需要时间将新法贯彻到每一个人……”

“开海之后必然带来工商业的发展,朝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