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22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22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1/2)

于是祖孙和睦的一幕就出现了,老朱手把手教他处理政务,并讲解为何要如此处理。

朱雄英学的很认真,一边学习,还一边和自己所学印证,感觉收获良多。

其实朱元璋也一样,自己单独处理政务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可教孙子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朱雄英学懂一个道理,他就更感到开心。

渐渐的,他的想法也变了。

从原本想找个‘苦力’,到现在喜欢上了这种教学工作。

不过朱雄英年龄毕竟还太小了,见识远远不够,心思也不够成熟,慢慢的就积累了很多疑惑。

老朱确实不是一个好老师,他先是给朱雄英解释,见解释不通就拿出更多同类型的奏疏。

希望通过量的积累,来让朱雄英明白其中的道理。

有些问题,确实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

但有些问题这么做,只会加重疑惑,让他更加的迷茫。

不过还好朱雄英不是闷葫芦性格,有问题就去找陈景恪求教。

陈景恪虽然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作为医生,心理学是必学的。

再加上行医过程中接触的实际病例,网上看到的信息……

他对教育还是了解一些的。

对于朱雄英的很多问题,他都给出了解答。

有些问题暂时无法解释,也会帮他开解。

有句话说的好,解决问题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制造问题。

老朱灌鸭式教学产生的问题,很快就超出了他的解决速度,朱雄英心中积累了大量的疑问。

这些问题,有些无所谓,靠着时间就能找到答案。

有些问题会影响到他的思维成长的。

没有办法,陈景恪只能找到老朱,将问题讲了一遍,然后苦口婆心的道:

“陛下,我知道您望孙成龙心切,可太孙才九岁啊。”

“您这样教很容易出问题的……应该循序渐进慢慢教。”

“况且,我以为现在提高他的眼界,培养他的思维方式,比学会批改奏疏更重要。”

“您现在的教育方式,就是在扼杀太孙的自我个性啊。”

朱元璋不确定的道:“咱真的过了?”

陈景恪说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