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纸短情长,纸永远比电子屏幕温暖。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纸短情长,纸永远比电子屏幕温暖。(1/3)

《情书》经过大半个月的点映,口碑已经发酵,大众影评网上,对这部电影的评分还是相当高的,虽然没有超过九分,但是却也有89分,在这类的电影当中绝对算的上是高分了。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情书》的上映宣传,也基本上可以说初见成效了。

点映的模式,对于这类的高口碑电影的宣传,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因为《情书》的口碑,再加上网络上掀起的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话题等等,也让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票房前景开始有了更高的猜测。

其实对于电影的票房方面,李易反倒是没有那么关心了。

到了他现在的程度,其实更多的还是追求电影的口碑,口碑好了,只要不是特别特别的文艺,特别特别的晦涩难懂,那么票房基本上不会差。

事实也是如此。

《情书》正式公映当天,票房虽然不算特别特别高,但是八千多万的首日票房,依然还是让人惊叹,狗导演就是狗导演。

不过,一部电影看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地,杂音也就多了。

毕竟,一千个人里面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人从《情书》里面看到的是极致的暗恋,有人心疼林穗一直被当成替代品,又有人觉得,里面的一切都很美好。

这些都是比较常规的解读。

但是也有非常规的解读,对于电影来说,其实这都是好事,因为只有电影真的火起来了,才会出现这样的过度解读的情况。

影评人徐东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这也是徐东的特色,他往往都能够从最独特的角度去解读那些电影。

而且往往都能让人目瞪口呆。

这一次,《情书》也不例外。

“《情书》真的是“极致的暗恋”吗?

我一开始也这么认为,甚至还因此想起了曾经的暗恋的女孩,可是反复去看了好几遍之后,却细思极恐。

首先,我们所有人都把林穗和女陈冰当成了是两个人,毕竟,在电影里面,她们的确性格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可是如果她们其实是一个人呢?

又或者说,所谓的女陈冰,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呢?

或许有人会说我老徐又在胡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催泪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