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第五百三十七章 回长安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七章 回长安(2/6)

迫农民成为工人,完成资本主义的积累,使得不断让自己的生产产品扩大再生产。

说到这里,原本李泰不理解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这种东西,听起来真的挺不错的。

官府借贷给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还兼有抑制民间高利贷、保护和赈济民户的目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怎么就会有这么多问题呢!

但李泰自己真的主导农业后,又对照自己掌握的金融后,很快便明白,这个政策哪怕推行的官吏能够百分之一百的执行自己的意思,但实际上也是很容易造成百姓破产的。

因为这东西严格意义上来说算是金融剥削,而地主对佃户进行收税则是实物剥削。

很重要得是,这东西是在你种下粮食前,就注定了你一定要还多少钱了。

如果粮食欠收,这笔需要收回的款项因为是国家借贷的,需要一分不差的还回来。

所以官吏执行回收时肯定不会管你死活,而是需要硬性回收回来的。

但正常的找地主借贷,今年歉收了,你跟地主说说好话,多磕磕头,乡里乡亲的绝大多数的地主都是会允许今年少收点祖,有的地主心情好,说不定会免了地租。

那种真扒皮三尺,甚至逼死自己佃户的地主,那是真不多见。

因为对地主来说,他们能信任的人多是自己的佃户出身,莫说他们在地主的眼中是仆人,但在更底层的人眼中,说不定他们也算混到中产阶级了。

其实可以看看鲁迅与闰土的关系,虽然能体会到两者的差距,但也是正常情况下,地主与自己佃户的关系,真没到逼死人的地步。

说到底,还是普通人的抗风险能力实在是太小,一旦有风吹雨打,身上原本算不得什么的欠债都会成为逼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古代为了社会的稳定,提倡储蓄,而不提倡借贷。

但如果你盘子足够大,甚至大到不能倒,那么借贷什么的就无所谓了。

因为你很清楚,不论你借了多少钱,只要自己还有偿还钱财的可能,那么不论国家还是银行,都会救你的。

李泰看着眼前还是一片阡陌田野的城市,或多或少已经明白这里的未来了。

“魏王,魏王!”就在李泰心旷神怡时,祖长明却一脸慌张的跑过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耕耘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