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去截胡(2/3)
英抓的也是重点,自然,更是难点。
收购一车间二车间,现有纺织女工两千七百八十四人,一个职工身后就是一个家庭,马师傅一家四口用命给工友们挣出来一条血路。
政府和厂里领导在开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后续的问题。
不是杜红英小看他们,就他们那脑子,那效率,开会吵上三天三夜都不会有一个好结果的。
杜红英将自己在路上想的写在了纸上。
首先工人经过考核竞争上岗是必需的,优胜劣汰自然规律,但是双职工家庭尽量保留一个人在岗,做不了技术就做后勤,总之得让这个家庭有收入。这样做至少能让一个家庭生活得到保障,让生活能正常运转。
第二条:妥善安置下岗职工。经济补偿肯定不行,但是要岗位红远商贸公司这边完全能提供啊。缺胳膊少腿的他们都能安置,好手好脚的未必还找不到岗位?
而且,这一批人经过了下岗的洗礼相对来说应该还更珍惜能上班的机会。
再不济,陈超那个家电维修培训班还可以开到这儿来,下岗的年轻点的男工都给去学修家电,学得一门技术,女工去摆摊去服装店卖衣服去食品加工厂做工去服装厂等等……产业多的公司最需要的就是工人。
还有啊,实在不行就办职业技能培训班,让他们都去学习一门技术呗。
那啥,还是乡下老年人说得好: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经过没工作的洗礼,他们再不敢矫情,都知道今日对工作爱理不理,明日的工作就高攀不起,不管干哪一样,相信他们都不会再嫌弃,真遇上嫌弃的了,那也不怪厂里了,舆论主动权得捏在自己家手上。
杜红英绞尽脑汁想对策,那边兰英找到了老领导的家。
“兰英同志?”老领导很惊讶:“你这是上哪发财了?”
“发财谈不上,就是南下打了一段时间的工,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兰英接过了老领导家阿姨送上来的水杯,轻声说了一句:“谢谢。”
“不错不错,当年老首长就说过,你是他的子孙中最擅长学习的一个。”老领导笑道:“活到老学到老,是年轻人的好榜样。”
“年轻人现在能力强,我才是要多向他们学习。”兰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