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朱祁钰,带领大明走向日不落」

第119章 心服口服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19章 心服口服(2/3)

“因此,本王认为,改革科举制度势在必行,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从选拔到任用,进行全面的改革。”

于谦觉得这番话新奇得很:“朱祁钰殿下所言极是,科举制度确实需要改革。但改革之路漫长,暂且不是现在。”

朱祁钰就知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无奈道:“那殿试总得继续,但必须严格规范,确保公平公正。我们不能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被埋没,也不能让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庸才占据高位。”

“孺子可教也,殿下的见解甚是,但改革非一日之功,需循序渐进。那就从殿试先行吧。”

得了于谦和诸位大臣的首肯,朱祁钰便面圣皇上提出改行之策,往年的殿试都由翰林院的学士们负责出题,但今年,朱祁钰决定亲自参与命题,以确保试题能够真正考察出考生的真才实学。

他提出,试题应涵盖经史子集、时务策论,以及对国家大事的见解,以此来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才,批卷时糊名,以防止任何舞弊行为。

胡濙和翰林院首先跳出来不同意。

“郕王未经科举,不知科举之艰难,敢问郕王读了多少的圣贤书,又可知多少治国之道?”胡濙质问道,翰林院的其他学士也纷纷附和,认为让一个肚子里没有墨水的闲散王爷参与命题,是对科举制度的不尊重。

他们坚持认为,科举考试的命题和评判应当由有深厚学识和丰富经验的翰林院学士们来承担,以保证考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胡濙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朱祁钰虽为皇族,但若无深厚的学识和治国经验,便难以胜任科举考试的命题之任。

简单来说就是看不起朱祁钰脑袋空空就敢大言不惭,说出去只会让大明蒙羞。

朱祁镇觉得翰林院言之有理,劝说道:“皇弟,咱们没有这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科举乃国之大事,非同儿戏,若无真才实学,岂能妄自菲薄?你我皆知,翰林院学士们皆是饱学之士,由他们来命题,方能确保考试的公正与严谨。此事,还是交由他们去办吧。”

“不!臣弟可不是空有虚名之人。”

“我虽非翰林院学士,但自幼饱读诗书,对治国之道亦有独到见解。科举考试非但关乎学问,更关乎选拔治国之才。若仅凭学识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穿越朱祁钰,带领大明走向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