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讲】(10/11)
。这个人应其定共戒,他有禅定跟戒行的清净,他能够行种种的梵行之德;梵行之德有两部份:一、他自己爱乐随顺梵行之德。二、他能够弘扬教化众生遵守梵行之德。
这一点就不同于梵众天,他偏重在自己的修学,梵辅天他能够以梵行之德,来劝人家修学梵行,赞叹梵行的功德,他有种利他的妙行,叫梵辅天。
大梵天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大梵天是天王,他的因地有三个:一、身心妙圆。赞叹他的身心世界是微妙圆满。什么叫微妙?蕅益大师说:他能够完全远离欲界粗重污浊的身心,他没有欲界的爱染。“圆”他较前面诸天,他戒定的功德更加的满足,这第一个。他的戒行更加的清净,他的威仪更加的庄严。二、威仪不缺,清净禁戒,他不但是威仪不缺,行住坐卧都不放逸,具足持戒之德,不但能奉持清净的净戒,身口意清净,他经常保持摄心而不放逸,有持戒之德。三、加以明悟,“明悟”就是他够通达慈悲喜舍之理,他有四无量心,广大的慈悲心跟喜舍之心。以这三种的因地,他能够应其持戒清净跟慈悲喜舍之德,以这两种德行来统领整个梵天的大众,而为大梵天王。这指的是他天王的德行。
苦离漏止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总结:前面三种的天已经成就这种殊胜身心之流,因为他已经离开欲界的粗重污浊的心身,产生一种安乐精妙的身心。他这种身心世界一切苦恼所不能逼,他没有欲界八苦的逼迫,也没有三苦当中苦苦的逼迫,当然他还有无常败坏之苦,还有微细的行苦。虽然他没有真实的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出世的三昧,但是在他一念寂静的心中,诸漏不动,已经能够调伏世间的欲漏,名为初禅。初禅我们叫做离生喜乐地,离开“生”就是三界粗重的身心,而产生一种跟喜乐相应的一种身心。智者大师在《法界次第初门》他说:初禅具足五德,觉、观、喜、乐、心一境性,初禅是有觉观的。
他的觉观是怎么来的呢?智者大师说有两种觉观:一、从欲界到初禅最重要的觉观是要诃责五欲,他必须用不净观,他要观察我们众生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