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良种出世不是好事?(3/3)
个……
车夫愣住了,自己只顾着高兴了,还真没考虑到。
“公子,可是增产良种明明是好东西,咱们也不能不要吧?朝廷不会骗人,应该会增产的。到时候多打的粮食都交给朝廷,我们留下的口粮总会多一点点的。”
朱标感慨的叹息一声,百姓可真淳朴,他们没有贪婪,只想多一点点口粮就满意了。
黄易开口问道:“如果只是单纯的发放良种,粮税不涨呢?”
车内的郑沂忍不住笑了,“公子想必是没种过地的。”
“朝廷粮税一般是十税一、十税二,前朝最高有十税四的。可这比例是一方面,真正交多少斤两是另一方面。”
“这个斤两是根据当地粮食平均亩产定下的。”
“百姓种的田亩,有水田、旱田、山田、肥田、薄田、荒田等等不同的等级,可不是所有人都能耕上肥田的,许多百姓手上只有薄田。”
“官府鼓励开荒,但荒田需要三年才能养成薄田,唉……个中艰辛,朝廷官员有几个人能体会?”
“他们催收粮税的时候,只知道拿着一纸公文,从来不考虑有些百姓为了交粮,几乎留不下过冬的口粮。”
黄易欣赏的打量着对方,好一个懂民生疾苦的书生。
朱标静静的听完,脸色有些难看,“既然先生能看出这些问题,可有什么应对办法?朝廷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疏漏?”
郑沂摇头:“不知!除非大家种了良种,朝廷却不涨粮税。但这根本不可能。”
车夫十分不解,“为什么不可能?既然往年征收的赋税,够支持大明打仗了,以后还收这么多为什么不行?”
“多收的粮食好像没用啊?我们百姓可以把粮食卖给商人、朝廷,朝廷多收了粮食卖给谁呢?”
听着车夫浅显的认识,郑沂没有发笑,反而叹息说道:“朝廷征收粮税,未必全是用于开支。”
黄易笑了,“见微知著,洞察先机,还能体会民间疾苦,你做个粮长可惜了,应该去做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