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周冠华(5/8)
铁企业考察的专业小组的调查,提出打破因袭苏联做法实行的甲乙方结算制,把2.4亿元投资使用权交给企业包干的想法。中央同意这一方案。实施后大大激发了石景山钢铁厂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五年计划只用了1年零21天,生产能力就翻了一番,而且节约资金兴建了其他许多工程,充分显示了承包的优越性和巨大威力,教员称赞说:“搞基本建设还是投资大包干好”。1959年6月17日,朱老总莅临石景山钢铁厂视察并为三大工程竣工投产剪彩。
周冠华心中装着一个宏伟的规划,要把石景山钢铁厂建成世界第一流的钢铁企业。正是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他带领职工奋力拼搏,1960年在河北迁安的群山里建立了自己的铁矿基地。1964年,建成我国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车间。
1966年,一号高炉为我国钢铁工业夺来第一个世界冠军———利用系数达到2.551,焦比下降到336公斤,超过了日本宝兰厂二号高炉创造的世界记录。尽管周冠华总是怀着满腔的热情率领着他的钢铁大军向世界冶金工业的座座高峰奋力冲击,尽管他们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然而在旧体制下,他和石钢广大职工的手脚一直被束缚着。正如他自己讲的就像一头健壮的牛掉在枯井里有劲使不出。为此,他苦闷过、探寻过,而这些在后来的“文化革命”中却都成了他的一桩桩“罪行”。一个忧国忧民、为党的钢铁事业倾洒了全部心血的赤子一夜之间被打成“走资派”,沦为“阶下囚”。中国进入20世纪70年代,决不违心说假话的他,由于拒不“认罪”,仍被关在“牛棚”里反省。1972年,由于周总理再三催问,他才被“解放”出来,被送往矿山“劳动锻炼”并任负责人。
1973年,周冠华担任华钢党委书记。那时,一些回到领导岗位的干部工作起来总是缩手缩脚心有余悸。他却一如既往,不顾被“造反派”打断三根肋骨的伤处还在隐隐作痛,依然目不旁落地挺着胸膛大步向前。铆足了劲,一马当先地抓整顿、上水平,很快就从日本宝兰厂夺回丢掉的高炉世界冠军称号,公司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成为全国十大钢厂的排头兵。但是当周冠华东渡日本考察治金工业后,深感他倾注全部心血的华钢,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太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