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医案」

第494章 中医药调理黄疸(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494章 中医药调理黄疸(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3)

蛋白120克\/l(12克)、红细胞41x109\/l(41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89x109\/l(8900\/立方毫米)。b超:肝内胆管扩张征象消失,肝胆外管壁变薄01~02cm,胆总管腔可达07~08cm,肝、胆、脾未见异常改变。

[评析]本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病症,自1924年法国医生delet首次报道以来,至今全球范围内已有约300例相关报告。然而,在国内的报道非常稀少,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有限。这种病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中年人群更为常见。国内学者沈洪熏等人在456次胆道手术中发现本病3例(占总数的066),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全名为胆管壁纤维化综合征,是一种以胆管壁纤维化增生为特征的病症。胆管壁纤维化综合征通常表现为黄疸、胆管狭窄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本病的特点在于其弥漫性炎症过程导致胆管壁逐渐增厚和狭窄,但患者往往没有胆道手术或结石等病史。临床表现与进行性梗阻性黄疸相似,典型的声影改变包括:

1胆管壁明显增厚,成人可达5mm,甚至11mm或更多。

2受累肝外胆管出现明显狭窄,呈现出均匀一致的特征。

3肝外胆管管纤维性增生,回声增强,同时,肝内胆管因管壁增厚而阻塞,回声也呈增强状态。

4累及胆囊时,胆囊壁出现纤维性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减弱,甚至消失。

在诊断本病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排除胆管结石、肿瘤、先天性异常和术后狭窄等梗阻原因。中医学认为本病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湿热蕴蒸、郁滞不行为主要病因。在治疗上,中医主张采用益气祛湿、清热解毒的方法,使湿热得到清除,气血运行顺畅,从而达到消除黄疸症状的目的。

此外,在西医治疗方面,针对胆管壁纤维化综合征,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扩张术等。这些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并延长患者生命。然而,由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手段。因此,对本病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每日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