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第247章 最佳的策略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47章 最佳的策略(2/3)

希望。

现在他们把许宁当成了唯一的希望。然而许宁耸了耸肩说道:“软件不过是种工具而已。”

“就像开飞机的人不一定会造飞机,造飞机的人不一定非得会开飞机。”

稍作停顿后他又接着说:“你说得对,工具还是自己亲手打造的来得称心如意。总有一天,我们能用上属于自己的工具。”

林欧华听了点头表示赞同:“那行,如果你说得对,这段时间里,只要你需要帮助,尽管开口。我们整个数字化研发团队都会全力支持你。”

许宁也不打算客气,毕竟他还指望借这个机会积累更多管理上的经验。

“关于流场模拟的部分,我和林工可以搞定。你们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姚博士之前提出的构想,尽快完成整架飞机的数字建模工作。

这样一来,在后续优化机翼研发时,我们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在过去,为了解决歼-8f携带武器后机翼周围气流紊乱的问题,工程师们采取了一个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增加一对翼刀。

这种做法对于整体研发的影响是最小的。后来,漂亮国在开发ea-18g时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并采用了相同的方法。

然而,这并不代表没有更优解法。只是,更好的选择往往伴随着更大的变动。如果没有采用数字化研发流程,这样的调整将不可避免地拖慢整个项目的进程。

“我们会尽快完成的。”林欧华说着,语气中略显迟疑。片刻之后,他突然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嘿,你要去哪儿?”同行的姚美玲不解地问道。

“加班去。”林欧华简短地回答。

“啊……”姚美玲望向渐行渐远的林欧华,又转头看了看身旁的许宁。

“我们不去吗?”

许宁摇了摇头:“我有信心按时完成任务。再说,流场模拟这类工作很依赖创造力,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

三天后,杨知书驾驶着借来的歼教7教练机稳稳降落在北陵机场。与此同时,许宁将机翼流场的分析报告递给了杨知书。

这份报告的迅速出炉,让整个团队都感到惊讶不已,毕竟通常这种模拟分析需要更多的时间。

实际上,如果不算上将原始数据转换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