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第246章 清凉寺覆灭记(五)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46章 清凉寺覆灭记(五)(3/4)

无比的“麻衣”,看上去就如同垃圾一样,人们也宝贵的不得了。

“穿衣困境”是长期存在的,事实上,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摆脱。

80、90后的人,应该有这种记忆,一直到过年的时候,小孩子才会买一套新衣服。

农村家庭中,普遍是一套衣服老大穿完,缝缝补补,老二接着穿,然后老三、老四……衣服,从来都不是“快消品”。

直到中国的纺织工业蓬勃发展之后,衣服的数量和种类才不断提升。

更何况是在原材料匮乏的五代十国!

然而,一旦棉布大量上市,“穿衣困境”就能有效缓解,南唐朝廷作为棉花种植与纺织的主要推行者,从一开始就能控制生产端与市场端,将它作为“大唐宝钞”的锚定物。

另外,李煜主要从军事角度考虑,在将来“北上征讨”的过程中,一套棉衣,是能够大幅度降低军队的非战斗减员的。

想到这里,李煜不经意地冷笑了一下。

钱俶也好,赵匡胤也好,契丹也好,早晚有一天,朕要你们栽在“棉花战略”上。

当然,推广棉花种植、纺织技术也是需要钱的,其他都不说,光是为了说服老百姓种棉花,就得消耗一大笔钱。

理由很简单,老百姓基本不种棉花,要让他们耗费大量力气,重新去种植一个新作物,很多人是不愿意的。

因此,李煜就需要向老百姓发放贷款、提供种子、回收定金等,另外,南唐在纺织领域,也没有吴越国发达,光是培养新的织布工,也需要大量的钱财。

巧了不是,李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能够回收一股“泼天的富贵”。

当日,金陵府尹王奇峰前往离宫。

“启禀陛下,臣奉旨捉拿清凉寺贼僧,查抄非法寺产,现已将所得明细誊清,请陛下预览!”

一身内侍总管服装的清风,接过之后,呈现在李煜面前。

对于清凉寺的账目,李煜是有心理准备的,不过,亲眼见到庞大的财富金额之后,还是暗暗地问候了一群秃驴的十八代祖宗。

“王奇峰,这件差事你干得不错,朕必有嘉奖。”

“谢陛下!”

“还有一件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