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逢原」

卷三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卷三(1/66)

卷三谷部

诸米

甘平,无毒。

发明

米受坤土精气而成,补五脏而无偏胜。粳者曰稻,糯者曰黍,资生之至宝也。其南粳温,北粳凉。赤粳热,白粳平,晚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新、陈、黄、白总谓之粱,通名曰稷。虽能益人,然不可过食,过食则伤中州之气也。有人嗜食生米,久成米瘕,治之以鸡屎白,取其杀虫也。未经霜新米,病患所禁,下痢尤忌。作食动风气,陈者下气益脾,病患尤宜。《本草》言,粳米温中和胃气、长肌肉。仲景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并用之,皆取晚粳,得金之气居多故也。陈仓米开胃进饮食,年久者治久痢甚良。秫米,俗云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气化下行矣。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患莫食。泔水善消鸭肉,又制二术宜之。红莲米入心脾补血。米温中益气,除湿止泻。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削克也。稷米苗高如芦,俗名芦粟,穗曲下垂如钩者良。治热压丹石毒,解苦瓠毒,不可与附子同食。粟即小米,利小便止痢,压丹石热,解小麦毒,发热。稗米浓肠胃济饥,其苗根治金疮血出不止,捣敷或研末掺之,其血即止。菰米即雕胡茭草之子,止渴解烦。舂杵头糠能治噎膈,取其运动之性,以消磨胃之陈积也,然惟暴噎为宜。

卷三谷部

诸麦

甘平皮寒无毒。

发明

《素问》云,麦属心火之谷也。郑玄云,麦有孚甲属木。许慎云,麦属金,金旺而生,火旺而死。三说各异。《别录》云,麦养肝气,与郑说合。孙思邈云,麦养心气与《素问》合。参考其功,除烦、止渴、收汗、利溲、止血,皆心之病,当以《素问》为准。苏恭云,小麦作汤,不令皮坼,坼则性温,不能消热止渴也。可知方中用麦皆取外麸之力,仍取温性内存以辅助之。愚按:五谷中惟麦得春升之气最早,故为五谷之长。察其性之优劣,则南北地土所产之不同:北麦性温,食之益气添力;南麦性热,食之助湿生痰。故北人以之代饭,大能益人,养肝气,去客热,止烦渴,利小便,止漏血唾血,令妇人得孕。南方气卑地湿,久食令人发热,乡土不同故也。干面益胃强肝,湿面生痰助湿,初夏新者尤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本经逢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