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刀劈易中海,院里谁不服」

第179章 老乡是好人呐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79章 老乡是好人呐(1/4)

“是是是,你跟爸妈说说,你去陈家咋说的。”

冉母揭过沉重的话题,笑着问道。

“今天我去陈建业家,还碰上事了呢。”

“他不是买了块手表嘛”

冉秋叶说起孙菊英讨钱的事。

顺带把陈建业和公安局局长梅宇波的关系说了出来。

“呦,建业还有这样的亲戚呢。”

冉母一脸惊讶。

“远方表亲,关系相差的有点远了。”

“不过要是真碰上事,还是能说的上话的,不错。”

冉父琢磨琢磨,笑着说道。

冉家人坐在一起,说了好久才洗漱休息。

“建业,今儿个可别做饭了啊。”

“我早上就让你嫂子准备好了。”

许大茂下班回来,路过中院的时候,特意上陈建业家说了一嘴。

“放心,我等着呢。”

陈建业坐在餐桌前看书,笑着回道。

“妥。”

许大茂甩着手离开。

陈建业继续看书。

过了一会,许大茂又来陈家,喊陈建业吃饭。

陈建业带了一瓶牛栏山。

这年头去别人家吃饭,得带口粮。

因为每个人的口粮,都是定量的。

每个月凭粮本,领取平价的粮食。

而且有粮本去平价购买定量粮食,还得是城市户籍才有的待遇。

要是乡下户口,买不到定量的平价粮食,就得花钱买高价粮食。

定量粮按照男女以及岁数和干活轻重又有区分,分为九个标准。

例如:重体力劳动者,轻体力劳动者,大学生,十周岁以上,三到十周岁,以及三岁以下等等。

例如成年男性一个月三十斤粮食,每天是一斤粮食的供给。

请人上门吃饭,要是那人不带口粮,自己就得挨饿了。

所以上别人家吃饭,自带口粮,算是不成文的规矩。

陈建业带上一瓶酒,比粮食更珍贵,算是给足了许大茂面子。

“带啥酒啊,我都备好了。”

“有。”

许大茂脸上露出笑容,嘴里说着客套话。

“没事,我家里还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四合院:刀劈易中海,院里谁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