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808章 俄罗斯体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808章 俄罗斯体系(3/5)

然可恶,但德国才是罪魁祸首。

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内外交困,深陷殖民地战争不可自拔,法国内部早已沸反盈天。

《费加罗报》的报道将美国推上风口浪尖,让法国人找到了情感宣泄的突破口,法国人不仅开始自发抵制美国商品,巴黎的一些餐厅又贴出了“美国人和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牌。

在德国,美国商品受到了更严重的抵制。

俄罗斯虽然没有从官方层面对美国进行反制,俄罗斯商人却另辟蹊径。

美国通过英国绕过和俄罗斯的协议,向欧洲低价倾销商品。

一些聪明的俄罗斯商人就通过南斯拉夫王国,同样向欧洲倾销。

俄罗斯和南斯拉夫是盟友,俄语在南斯拉夫也是通用语言,俄罗斯商品进入南斯拉夫,甚至连标签都不需要换,就堂而皇之进入欧洲。

美国商品成本固然低,加上运费,其实和俄罗斯商品差不多。

基于俄罗斯和德国的关系,德国对于俄罗斯商品更认可,即便俄罗斯商品的价格贵一些,德国的权贵阶层依然会选择俄罗斯商品。

世界大战结束后,上百万德国人前往俄罗斯工作,他们的家庭也随之受益,让无数德国人渡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这让很多德国人都对俄罗斯充满好感。

俄罗斯对德国的援助,让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对俄罗斯充满感激,很多德国人开始反思,德国和俄罗斯之间为什么会成为敌人?

对于这个问题,德国各阶层之间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终的答案是盟友的诉求,以及英国的挑拨。

这个答案其实也不对。

德国和俄罗斯成为敌人,绝大部分原因要归咎为威廉二世的野心。

但在此时,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德国人只愿意相信他们所认可的,所以德意志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一样,都是世界大战的牺牲品。

有了这个结论,德国人和俄罗斯人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类似同病相怜的感情。

很多人都不知道,全世界最早的义务教育就出现在德国,所以德国人的受教育程度在欧洲首屈一指,这也是德国能够在上世纪末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国和美国签订协议之后,老卡尔再次造访亚历山大,希望明年的罗夫诺演习能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