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岘拜相,更改军制,开缉捕科(5/9)
目前太行陉只有少量的燕军把守。
对李光弼和郭子仪的军令传出去后,李瑄召尚书右仆射李岘入政事堂。
李岘半个月前回到长安,被李瑄任命为尚书右仆射,辅助李瑄处理尚书事务。
裴遵庆将官制改革基本完成,去除使职,还权力于六部。
这种改革看似困难,实际上很简单。
因为那些兼任使职的人,都被李瑄架空。
光杨国忠一个人兼任四十多个使职,他一死,放归诸多权力。
现正在稳固六部的执行力,文武百官心知肚明。
在地方上,只有采访使、转运使、盐铁使这类监察类使职。
时机成熟,李瑄会重新布置。
另外就是李隆基新任命的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
这些人的权力容易化解,因为他们没有根基和威望。
李瑄认为,首先将朝廷中央权力巩固,固若金汤,掌握军权的情况下,才能对地方郡县进行改革。
到时候谁出头就收拾谁。
在军事上,李瑄开始任命“都督”。
不加使职,仅靠都督掌兵权。如王难得的南阳都督,哥舒翰的河东都督,李广琛的上党都督。
在西域,李瑄任命鲁炅为柘枝都督;在抵抗吐蕃的前线,南霁云为柏海都督,段秀实为青海都督。
在抵抗回纥的前线,李瑄任命李朱师为武威都督,郭虚己为敦煌都督。
在李光弼、郭子仪“嘉山大捷”的消息传来以后,李瑄任命李光弼为范阳都督,郭子仪为太原都督。
都督掌握若干个军的军权,类似于“战区”,为正三品,关看品秩,等同尚书。
但李瑄没有因为李光弼、郭子仪的功绩,加他们的文职,而是加爵位、勋、勋章。
都督不再掌握政事。
如武威郡有都督,但还会有一名武威太守,执政地方。
不像之前,都督掌军政大权,一郡有都督,只能由“长史”行执政权力。
而长史明显是都督的“属吏”。
李光弼、郭子仪名义上的节度使,已经没有掌军的说服力。他们的真正兵权,是都督。
因为李瑄下发隶属于“天策府”的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