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安禄山穷途末路,一战定乾坤(2/12)
他从小受汉人文化薰陶,加上熟读汉人经典,深谙孙吴兵法,与汉人无异。
父亲李楷洛抵抗吐蕃,为国战死,让李光弼信念愈深。
契丹大贺部一直在大唐的河朔一代,李楷洛战死后,李光弼理应继承大贺部的酋长职位。
但李光弼却把部落首领的位置让给弟弟李光进,自己门荫从军效力。
哪怕安禄山承诺封他为郡王,他也没有一丝投降安禄山的念头。
李光弼入河北的时间最早,他一收到长安的任命后,马不停蹄到太原调兵遣将。
由于河东兵马一时间无法全部聚集,李光弼认为要尽快入河东,搅乱叛军的后方,所以从天兵军中调遣弩手,精兵,共五千人,飞马驰向井陉,进入常山郡。
叛军虽然强大,但他们在常山的战斗并非一帆风顺。
常山太守虽战死,但义军、团练层出不穷,扰乱叛军的粮道。
百姓们恨透叛军的残戮,纷纷加入义军相助。
没多久,义军就将伪郡守杀死,夺回常山城。
团练子弟甚至还在伏击之中擒获燕军大将史思义。
在得知朝廷天军到来后,团练首领押着史思义来拜见李光弼。
常山郡作为叛军的最先劫掠地,叛军在这里率兽食人,奸淫掳掠。
百姓但凡反抗,会被叛军毫不留情地杀死,以至于出现“露胔蔽野”的惨状。
李光弼看到常山白骨露于野,忍不住嚎啕哭泣。
安禄山叛乱,灾祸却要河北的百姓承受。
李光弼第一时间下令收敛郡中尸体,酹酒祭奠阵亡军民。
被叛军囚禁的人,也因李光弼的到来得到释放。
此时史思明、李立节、蔡希德等燕军大将中在河北剿灭不投降的郡县。
他们得知李光弼到来后,引两万胡骑,到达常山城下,准备将李光弼这伙援军击杀,成就自己的功绩。
史思明自信以自己人多的优势,还都是骑兵,一定可以将唐军剿灭。
李光弼也想了解更多,于是善待俘虏史思义,亲自为其松绑,使他真心归顺,得知史思明的动向和具体兵力。
他知道不能和史思明的骑兵硬碰硬,聚兵回到常山城中防守。
不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