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我们殊途同归,等待东北的鼓声(4/9)
能只是如此。
他有更重要的使命!
他在谋划这个时代难以想象,且无法认同的事情。
来到这个世上,要倾尽全力,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哪怕无法改变,也证明自己曾经努力。
受国以垢,是为社稷之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之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在周朝的时候,如果国家发生饥荒灾祸,国君需依礼食素、停乐甚至戴孝,一直持续到饥荒结束为止。
君主把百姓视作自己的亲人,这不是要求君主必须为陌生人哭泣,但在私人情感外的礼乐层面上,他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位置。
历史上,老子与孔子的相遇为太阳与月亮的同现,孔子和老子之所以聊的来,就是因为他们在周礼上的思想是一致的。
但周礼后来荒废,后世的君王也懒得再克扣自己。
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虽然成为国家信仰,实际上没有哪个皇帝真正做到这一切。
现在随着时代发展,含义虽变,但本质不变。
李瑄坚信自己能做到。
“曾经大都护对皇帝之忠,天下尽知。一旦背弃。即便功勋卓著,也会使天下不服。”
颜真卿还是认为李瑄在剑走偏锋。
边将起兵,遗患无穷。
李瑄所作所为,将毁于一旦。
以前李瑄的谦逊、恭谨,也会被骂为王莽之流。
数年前,在敦煌城的时候,李瑄与颜真卿之间有一番谈话。
那时李瑄就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他是最早知道李瑄要变法的人,李瑄引经据典,声称要么如商鞅一样车裂而死;要么如李悝一样自杀而亡。
这是忠贞不二的表现。
现在的不同寻常,又冲击着颜真卿的内心深处,感觉到迷茫。
“太宗皇帝说过,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春秋时期管仲也说过忠于社稷,大于忠于君王。我身体留着太宗皇帝的血脉,我忠于社稷,忠于国家,忠于百姓,无愧于心!”
李瑄的话语铿锵有力,他不会动摇。
臣子更应该忠于道义,而非君王。
如果谁阻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