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第16章 又战义昌(八)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6章 又战义昌(八)(1/7)

李枢密说再给刘守光一个悬崖勒马的机会,就做到了言而有信,果真派出使者过去接洽。结果么……依然不如人意,刘守光除了要求卢龙兵退出义昌,其他回应一概没有,只是继续拼命向洛阳派信使,敦促梁军赶紧出动。

大军压境了,刘二再顾不上那些有的没的,且混过了眼前这灾吧。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梁朝兵多将广是不错,麻烦也是真多。正如李枢密所言,队伍是几乎整建制地被人做掉了几部,这就不是简单补充点人就能重建的,本身就需要更多的努力,并且这次抽调藩镇精锐进京所遇阻力也明显更大。

问题是侍卫亲军不搞好是万万不能的,否则睡觉都不踏实。梁帝只好辗转腾挪,拆东墙补西墙,从禁军调动一部分,从藩镇抽调一部分,再新募一部分。折腾了半年,总算是马马虎虎过得去。

十月搞个大阅兵,号称中央十万精锐。

穿得也花,但是真行假行么……

反正卢龙军抵达义昌这么久了,蹲在魏博的杨师厚也没等到中央派来的援兵,全靠手里这三万人硬撑着。

做了李枢密的李老三真是耐得住性子,屯兵长芦不着急打清池,反而又派了使者去景城。几次交涉下来,景城的官将识时务者为俊杰,干脆开城降了。

兵不血刃拿下景城,大军与西边李承嗣的行营没了阻隔,又得景城官仓的大批粮食,粮草更显宽裕,于是李老三也就更不着急。

郑守义是看不懂李三这要闹得哪一出。管他是否有什么依凭稳操胜券,总之天大地大毅勇军哪都去得,只要不被人堵住跑不了就行。

如此局面持续到了正月过后。

天佑九年,乾化二年,西历九一二年。

过完上元节,南边消息传到,梁军终于要动了。

仔细想想,其实李老三也没有刻意拖延,从郑守义出发到梁军出动,也就两个月的时间。

梁兵此次兵分三路。

杨师厚为西路主将,所部三万。

贺德伦为东路主将,亦领兵三万。

梁帝自将禁军在后督战。

列位看官,杨师厚杨大帅最近频繁出镜,都很熟悉,这里不多介绍。倒是这贺德伦贺将军只怕都忘记了。早在当年刘仁恭打魏博时,贺德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刀尖上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