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第24章 征河东(十)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4章 征河东(十)(1/8)

沙陀,源出西突厥,远在西域生活。因其地沙海纵横,故号沙陀突厥,即突厥沙陀部,简称沙陀。

太宗皇帝平薛延陀,迁徙数部聚落,设沙陀都督府,由是肇基。

大唐文献曾称之为处月,亦作朱邪。

朱邪,即是沙陀的族名,也是朱邪家的姓氏。

高宗永徽年间,沙陀曾响应突厥阿史那贺鲁造反,为唐军镇压,之后长期以天可汗马首是瞻。出丁口,出牛羊,自带刀马上战场,也算为天朝流过血,为大唐立过功。

安史之乱时,沙陀人站对了立场,追随唐朝平乱,积累功勋不小。

后因唐朝退出西域,失了老大庇护,沙陀人向吐蕃臣服。

可惜吐蕃不像天可汗这么讲道理,占了沙陀人的老家,将之举族迁到甘凉。

跟大唐混,虽要出人出力,但赢了也有好处。可是吐蕃黑呀!跟他们混,赢了输了都没好处。彼时回鹘与吐蕃争夺不休,沙陀被吐蕃抽丁抽粮,血几乎抽干。

沙陀人实在活不下去,再次投入大唐怀抱,辗转被迁徙、安置在阴山一带。

重新归降的沙陀人态度恭谨,继续为大唐流血流汗,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广受朝野好评。

到庞勋起义时,朱邪赤心领众平叛有功,赐名李国昌,封拜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后面当然就是跟儿子独眼龙造反,被镇压,再被招安。直到独眼龙做了河东节度使,沙陀人几百年的血总算没有白流,连长安都抢过几次。

正所谓日盈则昃,月满则亏,沙陀人后面就走了下坡路。

南下晋阳的,兵越打越少,马越跑越瘦,眼睁睁看着河东没落。

留在老家的,平日亦要受独眼龙的盘剥,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历史的车轮,在此拐了一个小弯。

开平二年,天佑五年,这一次,沙陀人等到的不是否极泰来,而是灭顶之灾。

八月,被上万卢龙铁蹄一阵风刮过,振武军人畜不留。

部中才长成的精壮,被晋王拉走许多,马也出了不少,各部正是虚弱之时,哪有还手之力。

当然,就算精壮都在,也没啥卵用。

平时牧民都是要分散放牧,各忙各的,无组织无纪律。辽王本就人多,大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刀尖上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