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第124章 水镜先生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24章 水镜先生(1/3)

用利益说服了众人,刘隅就开始为少年读书做准备。

先派人把房屋收拾出来,让工匠开始赶制桌椅。

等一切收拾妥当后,刘隅开始在军中为少年筛选老师。

老师的条件很简单,不需要出口成章,口颂经典,更不需要是哪位大儒的门人。只需要一个条件,认识字就行。

刘隅本想着如此简单的条件,会应者云集,谁知道到最后才发现,一共才来了几十人。

如今自己手下已经有了两万人,最后发现都是文盲。

刘隅欲哭无泪。

本来还想精心挑选一番,这下彻底没有了希望。

发生在刘隅东汉生涯的第一次招聘,最后以全部通过而结束。

人员招聘完毕后,刘隅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教材。

雒阳城早成废墟,藏书被王允一股脑带去了长安,如今雒阳城中,连个竹片都没有。

没办法,刘隅拿起一张纸,开始书写。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

这本改良版的《三字经》,刘隅在雒阳时,曾给蔡邕书写说,如今在一次写出来,那是轻车熟路。

只有片刻功夫,薄纸之上,就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刘备凑上去看,觉得朗朗上口,简单易学,却含着很深的哲理,有些地方,就算自己也有些不明白。

“贤弟,这篇《三字经》有些地方,太过深奥,恐怕不是这些先生所能讲解的。”

不能讲解,刘隅有预期。这些人看模样,也就认识几个字,《三字经》包含的典故,没有几个人会知道。

刘隅丝毫不担心,如今他对这些少年读书的期许,就是识字,只要能识字就行,至于能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不是现阶段他们需要考虑的。

看着仅有的一群人,刘隅心中也很着急,他在不知不觉间,也走了刘备当年的老路,文轻武重。

刘备好歹还有简雍之流,自己有谁?刘隅想了半天,发现除了自己,根本没有任何人。

上一次去颖川郡,刘隅就是把有着荀彧忽悠,不对,请过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