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366章 【人物篇】古德里安18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66章 【人物篇】古德里安18(1/9)

【人物篇】古德里安18:是什么决定了德国大佬们的归宿?

如果不考虑战争的性质和结局等因素,仅以军容论,那么德国军人是首屈一指的。zuixiangme赏心悦目的军装、整齐有序的队列和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傲骨都令人忍不住赞叹。

长期以来,没有哪个国家像普鲁士以及后来的德意志那样重视军队。长期的优越感铸就了德国军人独特的气质。

这个团体的核心是“军官团”,也可以通俗地理解成德国陆军参谋部。这里汇集了德国陆军的精华,他们全部接受过严格的军事理论教育,几乎都有过基层部队锻炼的经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德国在二战期间能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将领。

然而自纳粹上台后,军官团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希特勒需要的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可军官团以及身后的军队虽然绝对效忠国家,但始终坚持自己应有的独立性。比如元首不能直接插手军队内部事务,比如采取重大军事行动前,必须充分尊重军队的意见等等。这一点是希特勒和军队之间最根本的矛盾。

1938年2月,通过“布隆伯格——弗里奇事件”,希特勒把“听话”的将领安排在军队的金字塔尖上。包括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统帅部总参谋长凯特尔等人。从此之后,军官团的地位被严重削弱,而且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荣光。

古德里安早就对统帅部那些“卑躬屈膝”的将军们感到厌恶。在他看来,布劳希奇和哈尔德还算有点骨气,毕竟在关键时候还能为军队发声。最让他看不起的就是凯特尔,外表忠厚的他始终对希特勒言听计从,已经完全丧失了德国军人的荣誉感。

在担任装甲兵总监后,古德里安一直希望能够联络一批有影响力的人搞掉凯特尔。为此他曾找过戈培尔,并提出了凯特尔的理想替代者——曼施坦因。戈培尔倒也坦率,直接答复古德里安——不太可能,不过他承诺自己会找机会建议希特勒重组统帅部。事后证明,戈培尔从未向希特勒提过这件事(戈培尔在战败前用全家七条性命为希特勒和纳粹德国殉葬)。

古德里安还找过希姆莱。两人以前的关系一般,当古德里安提出“应促成元首指派另一个能力更强的人担任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以便希特勒可以放手抓大事”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