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323章 【人物篇】朱可夫11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23章 【人物篇】朱可夫11(1/6)

【人物篇】朱可夫11:在坚守莫斯科的问题上,斯大林犹豫过吗?

1941年10月13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奉命把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芬兰的经济学家们召集在一起举行会议,议题是“如何把俄国作为将来安置多余人口的殖民地”。jingfengme

10月17日,希特勒曾在他的核心圈子透露过自己的想法:要像美国对待印第安人那样处理即将落入德国手中的苏联人,迁入大量移民,毁灭大部分苏联城市,尤其是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让残存的当地居民过愚昧的生活,他们不用读书,只需要认识路标,一个月洗一次澡就够了。

谋划“未来”的同时,德军在东线迅速衰竭的推进速度也引起了希特勒的警觉,东线部队在整个1941年10月减员20多万人,总兵力减少到310万;坦克损失337辆,由于补充及时,前线可用的坦克保有量仍然达到2480辆。

空军的损失很严重,苏德战争开战以来,德国损失了3838架飞机,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东线损失的。同时为了帮助意大利应付北非的英军,德军统帅部又把凯塞林的第2航空队相当一部分飞机调走,使得中央集团军群的航空大队从“台风行动”之初的32个缩减到18个,战机数量从行动之初的1320架减少到670架。德国空军飞行员的素质优势在减弱,莫斯科上空的米格-3战斗机和伊尔-2强击机性能也强于德军bf-109战斗机,它们已经是东线苏军的主力机型。在接下来的11月和12月,德国空军在莫斯科只击落过4架苏联飞机。

前线官兵的情绪开始变化。第4集团军参谋长布鲁门特里特回忆说:“原以为俄国人将会陷入绝望,却没料到他们的抵抗越来越强。到处是伪装巧妙的火力点、铁丝网和宽阔的雷场。战局不可思议的逆转和艰苦的条件,使曾经相信胜利在望的德国官兵产生了巨大的心里落差,对此前宣传机构夸大其词的吹嘘感到反感,对军队高层也不满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军于11月初在奥尔沙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会前有人主张停止在莫斯科方向的进攻,部队立即转入防御;有人偷偷建议和俄国人和谈;也有人主张趁着冬季还没有到来,向莫斯科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攻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