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314章 【人物篇】朱可夫2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14章 【人物篇】朱可夫2(1/8)

【人物篇】朱可夫2:他为何能躲过“大清洗”?

和平时期的朱可夫在训练部队方面颇有能力,严肃务实、与时俱进,加上内敛的个性都很受上司的赏识。xinroume

苏维埃成立之初,红军的规模非常小,至1918年4月也不过196万人。5月28日,为了应对严峻的内部和外部局势,苏维埃政府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至1919年底,红军规模已经膨胀到300万人,而且还在扩大。

苏联红军的快速发展是与国内战争同步进行的,很多部队最初不过是个空架子。比如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第1集团军,就是以一些零星部队为基础,而后在他的领导下迅速成军。这个时期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要数南方的第10集团军,这支部队崛起于察里津保卫战,先后走出了伏罗希洛夫、叶戈罗夫、布琼尼、库利克、铁木辛哥等苏联元帅和一大批高级将领,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带头人——约瑟夫·斯大林。

1918年8月,朱可夫加入红军时,服役的第一支部队就是是布琼尼指挥的第1骑兵师。虽然他没有赶上红军指挥员火箭般蹿升的那个短暂关键期,但也在之后的作战中逐渐显露才华,而且能够扎扎实实地在基层积累经验。也恰恰是这一点,朱可夫身上没有那种“爆发户”式的浮躁气,在军中渐渐得到一些高级将领的关注。从这个角度看,朱可夫反倒是幸运儿。

1923年5月底,朱可夫正式担任第7骑兵师第39团团长。上任之初,他就遇到了一个难题,第39团奉命去野外拉练。这是红军骑兵部队第一次进行野外训练,没有任何先例可借鉴,很多接到命令的指挥员都感到无从下手。

朱可夫上任后,立即深入到连队调研,发现部队普遍存在战备松懈、准备不足的问题,而且部队缺乏射击和战术方面的训练。所以他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事实证明朱可夫抓住了要害,他的团到达训练地域后,首先搭建了一个标准的帐篷营房区和一个射击训练场地,然后他开始带领全团投入到紧张的战斗训练中。第7骑兵师师长盖伊是内战时期著名的战斗英雄,为了了解第39团的训练成果,他通知朱可夫要现场观摩该团的乘马队列训练和战术训练。

检阅那天,朱可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