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302章 【人物篇】尼米兹17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02章 【人物篇】尼米兹17(1/7)

【人物篇】尼米兹17: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哪一个更强?

莱特湾海战是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进行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海上决战。yiqingme自珍珠港事件后,双方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圣克鲁斯海战、菲律宾海海战和莱特湾海战,至1944年底日本海军精华已经损失殆尽。所有重型航母均沉没大海,战前培养的3500名优秀飞行员也所剩无几。

虽然不会再有海上大战,但第3舰队的作战任务丝毫没有减轻。根据海军作战部的要求,舰队在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支援陆战队及陆军作战,并扫荡日军在香港、冲绳和吕宋岛三角地带之间的海上力量及陆基航空力量。

莱特湾海战后,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原本想让战区所属第13航空队接管海军航母任务,确保菲律宾群岛的制空权。但第13航空队司令陆军航空兵中将乔治·肯尼坦言自己的部队无法胜任。菲律宾地区美军只有少数几座简易机场可供使用,还因为热带雨季的疾风暴雨时常关闭。而日军在吕宋岛拥有全天候机场,陆军航空兵尚不能与他们匹敌。

麦克阿瑟早在1943年就公开藐视海军航母的作战能力,认为赢得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必须依靠陆军航空兵编织的防空火力网。巨资打造海军航母是损害美国利益的愚蠢行为。但此时此刻他不得不低头求助于尼米兹,希望他能让哈尔西出动舰载机帮助袭击日军在吕宋岛的机场,消灭其在菲律宾地区的空中力量。

尼米兹不计前嫌,立即命令哈尔西的第3舰队出动。后者命令第38特混舰队新任指挥官约翰·麦凯恩海军中将对吕宋岛日军进行了持续一个月的轰炸。其间共击毁日军飞机700架、击沉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和众多其他舰船。同时他们在莱特湾附近海域还击沉了一整个日军运输舰队,一万余增援日军葬身海底。

在此期间,第38特混舰队也损失颇大,7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0艘其他战舰遭遇日军“神风特攻队”袭击,虽然仅有1艘驱逐舰被击沉,但也迫使第38特混舰队暂时撤出了交战区。

1944年11月底,尼米兹和欧内斯特·金在旧金山举行定期会晤。根据“两班制”原则,哈尔西应该在菲律宾战役结束时,将舰队指挥权交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