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286章 【人物篇】戈培尔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86章 【人物篇】戈培尔(1/8)

【人物篇】戈培尔:唯一一个拿全家陪葬的纳粹高官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德意志第三帝国宣传部部长,纳粹的喉舌。luoyume

抽象地说,戈培尔和戈林是一类人,他们都有雄才无大略,不过是希特勒羽翼下的附庸。戈林长于交际,为希特勒掌权广交权贵;戈培尔则善于鼓动,而且凭借着深厚的学识粉饰纳粹的种种罪行,挑动德国民众的神经。

他幼年患病落下终生残疾,同时也埋下了阴险人性的种子。当戈培尔博士走出校门时,本想一展才华的他,却不得不为生计所困。他和大多数德国人一样,对现状不满,急于寻找一条出路。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遇到了希特勒,从此卸下道德的束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从1928年起,希特勒就视戈培尔为心腹,他虽然不像戈林、赫斯、鲍曼或是希姆莱那样成为希特勒的隐形继承人,可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核心圈。站在希特勒身边的人中,左边可能更换了很多人(二号人物),但在他右边站着的一直都是戈培尔(三号人物)。

当德意志第三帝国走向末路时,他选择了陪葬。这倒不是因为戈培尔幡然悔悟,而是不甘心在经受一番“屈辱”后,再领受胜利者的绞刑。德国战败后,选择自杀的高级官员并不多,最著名的要数“防御大师”莫德尔,他同样担心战败后会被清算。莫德尔在临死前给自己的家人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们以后能好好地活下去。戈培尔则让妻子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六个孩子,然后才和妻子双双自杀。当时他的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5岁。

1897年10月29日,戈培尔出生在德国西北部的小城莱特,家中有四个孩子,他排行第三。四岁时戈培尔患上了小儿麻痹,导致左腿萎缩。在工厂做会计的父亲筹措了一笔钱,给小约瑟夫做了手术,但手术不算成功,他因此成了一个瘸子。

戈培尔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也成为日后了解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重要资料。他在日记中曾经表示,自己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参加军队检阅仪式,每次遇到这样的活动,他都在前一晚睡不着觉。

患病的小约瑟夫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爱,他们竭尽全力供其读书,希望日后他能用头脑拟补身体上的缺陷。他们还给约瑟夫买了一架二手的钢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