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265章 【人物篇】铁木辛哥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65章 【人物篇】铁木辛哥(1/12)

【人物篇】铁木辛哥:被斯大林弃用到底冤不冤?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苏军元帅。xinyoume

在苏军中铁木辛哥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将领。他早年成名,24岁时就已经是一名红军师长,30岁成为红军军长。1940年苏德战争爆发前,铁木辛哥凭借苏芬战争的功勋晋升为苏联元帅,是战前苏军的五位在职元帅之一(其余四位是布琼尼、伏罗希洛夫、沙波什尼科夫和库利克)。

铁木辛哥军事生涯的转折点是1942年5月的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德国称为“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此役苏军损失27万人(大部分被俘)。让斯大林无法原谅铁木辛哥的是,在战役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两次征求铁木辛哥的意见,都得到了后者的保证。此役的惨败,不仅造成了苏军在南部战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也让斯大林在统帅部的权威大大受损(统帅部绝大部分人反对铁木辛哥发动这次攻势),铁木辛哥从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

铁木辛哥性格平易近人,乐于提拔基层指挥员,这让他在下属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即便他后来失宠,包括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都对其评价颇高。作为苏军传统将领的代表,铁木辛哥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就重视军队机械化作战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坦克的发展。但相比之下,他还是认为步兵和炮兵是战场上的决定因素,这一点从他指挥作战,特别是对坦克部队的使用上能够体现出来。也许他在战争时期被淘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铁木辛哥身上还有一个性格,不仅是他本人,苏军很多将领(这个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扩大一些)身上都有一些“二杆子”性格。这个北方土话中包含着坚韧、固执、憨厚和迟钝。

1895年2月18日,铁木辛哥出生在乌克兰。1914年一战爆发,铁木辛哥于次年入伍,成为一名列兵,在西方面军服役。1918年,铁木辛哥加入苏俄红军新组建的骑兵第1军。

骑兵第1军在苏联内战时期表现相当出色,这支部队如果称为苏军统帅的摇篮也不为过,它当时驻扎在察里津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二战时它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斯大林格勒。

察里津地区的最高领导人就是斯大林。骑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