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234章 【人物篇】凯塞林2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34章 【人物篇】凯塞林2(1/7)

【人物篇】凯塞林2:他和隆美尔都把兵力用到了极限

1942年6月21日,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攻克北非重镇托布鲁克。yunqinme随即他又继续挥戈向东,逼近尼罗河三角洲。这是隆美尔军事生涯的顶峰,他也因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在隆美尔对面的英军将领奥金莱克已经做好了撤离亚历山大港的准备,他并不清楚隆美尔的用兵已经到了极限,德军几乎拼光了坦克。当隆美尔抱怨己方糟糕的后勤保障时,站在他身后、为其提供作战补给的正是时任南线德军总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后者也和他一样,已经把德军的补给能力用到了极限。他也爱莫能助。

凯塞林对德国传奇元帅的评价不低也不高,他认为在指挥军级规模的机动部队时,隆美尔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但在指挥规模更大的部队时,则显得太过情绪化,而且反复无常。二人的分歧起于1942年初,隆美尔主张对英军发动一次奔袭,一举将英军赶出北非。而凯塞林则主张先清除地中海补给线上的芒刺——英军控制的马耳他岛。

从后来的结果看,隆美尔错了,不过这样评判似乎也不算公平。本篇的主角不是隆美尔,也不是介绍北非战场,而是担任南线德军总司令的空军元帅凯塞林。他在1941年11月28日抵达意大利罗马,接管德国南部战线。由一位空军元帅指挥陆海空三军,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是绝无仅有的。其中不仅仅是凯塞林的“两栖”身份,也夹杂着德国空军内部的倾轧。

我们将时间拨回到1940年7月,了解一下凯塞林是如何从第2航空队司令摇身一变成为战区总司令的。

1940年6月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国陆军将领们都能洗去身上的硝烟,好好享受一下闲暇的假期了。空军则不同,实际上在法国战役临近结束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对英国南部港口设施和英吉利海峡上的盟国舰船发动了空袭。

从军事角度上看,德国攻取英伦三岛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舰船。这就意味着即便陆军再强大,他们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海峡对岸。

论规模德国空军面对英国空军具有碾压式的优势,可若跨越海峡作战则暴露出了德国空军的弱点。德国空军没有重型轰炸机,而轻型和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小、航程短,无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