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229章 【人物篇】希特勒14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29章 【人物篇】希特勒14(1/9)

【人物篇】希特勒14: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的第一反应竟是兴奋

1943年11月,在“啤酒馆暴动”20周年前夕,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上将出席了一次秘密会议。wangshume与会者约100人,都是帝国长官和地方长官。他在这次会议上坦言,德国本土遭受的最大威胁来自空中。盟军掌握了制空权,日复一日的轰炸不仅让国民苦不堪言,还造成生产体系的严重削弱。

如果哪一天盟军从天而降,德国是没有能力阻止着陆的。料想着从东线抽调兵力来保护本土根本行不通,因为东线德军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德国还看不到俄国人兵源枯竭的迹象。

在做了上述铺垫后,他讲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要包围德国本土,就要把占领区的人赶出来修工事,所有德国人都要动员起来,拿起枪去战斗。末了他还提出了德国最终会胜利的理由:德国有一位领袖,他可以在政治和军事上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战争。

几个星期后,德国修改了征兵政策,宣布暂时停止执行“免征家中最小的儿子或独生子服役”的法令,同时还将未满50岁以及一战老兵视为“适合服役”人群。与之相匹配的是,德国陆军在过去一年伤亡168万人,意大利退出战争,匈牙利军队退回国内,罗马尼亚军队也正打算从东线撤出。

在东线巨大的伤亡数字下,几乎所有人都想要退缩。在狼穴内,希特勒的私人秘书特劳德尔问他的元首: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希特勒望着这位只有23岁的新婚少妇无法回答,就在几个月前,她的丈夫也曾经是希特勒最喜欢的侍卫汉斯·琼格奔赴东线战场。

1943年的圣诞夜,狼穴里毫无节日气氛,没有圣诞树,没有蜡烛。苏军已经渡过了第聂伯河,而德军还没有来得及在右岸构筑坚固的工事。不久之前,基辅也丢了。东线的战事进行了2年多,苏军在前线仍然保有500多万人的兵力,而德军只有他们的一半。

希特勒在过去半年都在和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争吵,他几乎将所有新生产出来的重型武器和补充兵员都交给了曼施坦因,可德军还是一退再退。他注意到了德军内部的失败情绪在蔓延,将军们越来越不信任他。

希特勒每天的饮食仍然非常简单,麦片汤、胡萝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